1、仲秋節: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歷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2、八月節: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莫過於八月節(八月十五至二十日)。節日的頭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裝,齊集在寨子的地坪上。據說,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動一直延續到節日的最後一天。
3、追月節: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臺、明三州時,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這天狂歡,被稱為追月。
4、兔爺節:中秋節祭月有供兔爺的習俗,京城裡的老少爺們兒也把這天叫做兔爺節”。兔爺是北京獨有的民間神,崇文門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廟被認為是兔兒爺的老窩,一到農歷八月,買兔爺的人們便絡繹不絕。
5、月夕: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與之相應,又稱仲秋八月十五日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