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國時,趙國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上大夫藺相如,也有一個立下無數戰功的大將軍廉頗。因為藺相如在趙王與秦王的會面中立下瞭功勞,被趙王封為瞭相國,地位超過瞭廉頗。
廉頗認為藺相如不過是貧民出身,何德何能身居高位。廉頗逢人就說,藺相如隻憑一張嘴就當上瞭比他更大的官,如果他遇見瞭藺相如,一定要當面羞辱他。藺相如聽說瞭廉頗的話,之後處處忍讓,甚至稱病不再上朝。藺相如怕上朝時自己站在廉頗的前列,會刺激到他,當朝引發爭端。
一次,藺相如上街,遠遠地看見廉頗的馬車後,就讓馬夫走瞭另一條道。藺相如懼怕廉頗的事漸漸傳揚開來,相府門客受不瞭這樣的羞辱,向藺相如請辭。藺相如詢問他們離去的原因後苦笑不得。為瞭安門客的心,藺相如舉瞭澠池會的例子表示自己連王都不怕,又怎麼會害怕大將軍。
藺相如向大傢說明自己避讓廉頗的原因,原來他是為瞭大局著想。廉頗和藺相如是趙國最重要的兩個臣子,如果兩人爆發沖突,想必趙國不久就會陷入戰爭。門客知道相國的意思後,看見廉頗的手下都繞著道走,也不管別人對他們的指指點點。
藺相如的話很快就傳到瞭廉頗的耳裡,他覺得很羞愧。廉頗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向相國賠罪。之後兩人成為瞭最佳拍檔,共同為趙國的未來出謀劃策。
2、《負荊請罪》的故事寓意:廉頗由於藺相如位居其上,心懷不滿。後來明白藺相如的苦心後,身背荊條上門請罪,兩人結成瞭生死之交。這個故事充分說明瞭領導人應該識大體,顧大局,以國傢利益為重。“知恥近乎勇。恥之於人大也,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此改過之要機。亦是國傢世界安定祥和之要機。”常人犯錯在所難免,犯瞭錯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有知錯、認錯、改錯的勇氣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