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的來歷: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個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熱鬧、最盛大、最熱鬧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瞭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是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瞭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春節的習俗: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瞭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3、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傢傢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4、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傢傢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5、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瞭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為瞭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有的人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6、年畫: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瞭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7、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大傢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傢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8、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傢傢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9、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10、壓歲錢: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傢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傢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