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秦王府為大明“天下第一藩封”的秦王府城。位於西安明城墻東北區域,它有城墻、城壕,內部佈局肅穆嚴整,建築莊嚴華美,園林景致如畫,它與西安明城墻城一起形成瞭“城中之城”的重城格局,由此開啟瞭唐代之後西安城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代。
2、秦王作為明初北方邊疆受封的藩王之首,不僅政治地位崇高,而且“富甲天下,擁貲千萬”,這為其府城在各藩王府中規模宏闊浩大奠定瞭堅實基礎。明弘治八年(1495年),兵部尚書馬文升曾指出,秦王府城規模居各藩王府之首,“規模宏壯,將以懾服人心,藉固藩籬”,這具體反映在占地面積、城墻高厚、城河深廣與宮室間數等方面。
3、秦王府城內區域依職能可分為分祭祀、宮殿、園林、生活四大區域,由中軸線自南而北可分別視為祭祀區(磚城西南部、蕭墻靈星門西北)、宮殿區(磚城內大部區域)與園林區(主要在磚城內東部、後花園及護城河),在磚城與蕭墻之間的外圍地區,還佈設有秦王府下轄的眾多官署和部分王府軍隊,為下轄官署、護衛以及服務人員生活區。
4、宮殿和城門在秦王府城格局中具有指示性意義,文化內涵豐富。各主要宮殿與磚城四門名稱,均按照朱元璋在洪武七年的統一規定而稱呼,即前殿為承運殿,中殿為圓殿,後殿為存心殿。磚城的四座城門,南為端禮,北為廣智,東為體仁,西為遵義。四門的命名顯然是按照“仁、義、禮、智”的古訓而制定的,目的就在於使諸藩王身居各地府城之中而能“睹名思義”,不忘“藩屏帝室”的重任。秦王府城王宮前殿名為承運,其正南設承運門,“承運”之名與明初都城南京宮城中之“奉天”殿的命名相互呼應,以“奉天承運”之意昭喻著朱明天下的長治久安;承運殿後的“圓殿”、“存心殿”得名也均與南京宮城中的“華蓋殿”、“謹身殿”有極為緊密的聯系,華蓋形制為圓形,故秦王府城中亦有“圓殿”之名,前有“奉天承運”取意於天,後有“謹身存心”昭告於人,都將深厚的含意融註於建築的名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