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發動反革命政變,大革命遭到失敗。為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毛澤東當機立斷,放棄攻打長沙退守文傢市,率部轉向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井岡山尋求立足。途經三灣時,毛澤東在與餘灑度等人的鬥爭中,將隊伍進行瞭改編,創造性地提出瞭“支部建在連上”、推行“三大民主”和成立士兵委員會等重要的建軍原則,使部隊面貌煥然一新。在賀子珍等人的幫助下,毛澤東得到瞭井岡山“綠林”首領袁文才、王佐的支持,使起義部隊在井岡山立住瞭腳。
2、在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毛澤東倡導實踐調查研究,先後創造性地提出瞭“三大紀律和六項註意”、“三大任務”等人民軍隊等建軍原則;在通過“水口建黨”等措施加強軍隊內部黨的建設的同時,抓緊恢復和發展地方黨組織;建立瞭遂川等三個縣的紅色政權,實行土地革命。正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取得蓬勃發展之時,陳浩的叛變使毛澤東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湖南省委特派員周魯貫徹中央“左”傾盲動政策,把毛澤東開除出黨,使之迫走湘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此遭受巨大損失,史稱“三月失敗”。
3、南昌起義部隊在三河壩一戰中傷亡慘重,朱德在屍橫遍野的戰場上拔起殘破的軍旗,發誓一定要把這面軍旗扛下去。他的決心得到瞭陳毅的支持,兩人率領起義部隊餘部始終堅持艱苦卓絕地鬥爭,發動瞭轟轟烈烈的湘南暴動,歷經周折和磨難,與毛澤東在井岡山礱市勝利會師。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成立後,在朱毛的領導下,采取靈活的“十六字訣”作戰方針,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打擊敵人,粉碎瞭敵人的數次“會剿”,接連取得瞭五鬥江、草市坳和龍源口大捷,使根據地的建設擴大到瞭六個縣的區域,成立瞭湘贛邊界人民政府。
4、正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生機勃勃地進入全盛時期時,湖南省委巡視員杜修經貫徹分兵向湘南進軍的盲動政策,使紅29團全軍覆沒,加之袁崇全的叛變,隊伍幾乎瀕臨絕境,根據地再次慘遭浩劫,史稱“八月失敗”。毛澤東臨危不亂、立持異議,日夜兼程,親自迎接朱德等上山。留守井岡山的何挺穎、朱雲卿等帶領軍民取得瞭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彭德懷等率領在平江起義中創建的紅五軍也來到井岡山,使井岡山的武裝鬥爭力量得以進一步加強。
5、對“朱毛紅軍”起初不以為然的蔣介石終於親自披掛上陣,接連不斷地調動重兵從“進剿”到“會剿”。面對強敵,朱毛決定留彭德懷守山,自領主力轉戰贛南,以求“圍魏救趙”。但終因敵強我寡,井岡山失守。在轉戰贛南閩西的過程中,部隊中對有些問題的認識出現瞭分歧,加之留蘇歸來的劉安恭大肆推行“城市中心論”,攻擊毛澤東,致使毛澤東在“七大”上落選,被迫離開紅四軍。
6、中央的“九月來信”糾正瞭紅四軍內部的“非無產階級思想”。陳毅親往閩西請毛澤東回到紅四軍的領導崗位上。紅四軍“九大”即古田會議上,毛澤東通過對中國紅軍兩年多來在井岡山鬥爭中不斷探索的經驗總結,集中解決瞭如何建設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這一根本性問題。會後,針對林彪在新年賀信中提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問題,又洋洋灑灑寫下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至此,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已初現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