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定科學的教學與訓練途徑。教學與訓練的途徑決定著教學與訓練的基本模式。珠心算教學與訓練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課外興趣小組提高型;二是課堂教學班普及型。後者又可分為課外與課內兩種。以興趣小組形式進行的提高型,由於參加的兒童一般從一個或幾個年齡相當的班中挑選出來的各方面素質較好的兒童,所以教師要采取熟練珠算,逐步過渡到珠心算的思路進行教學。
2、安排適當的教學與訓練時間。珠心算的教學要求教師精講,兒童多練,才能實現珠算向珠心算的轉化。多練也並不是無限制花大量的時間練,必須有一個“度”。在珠心算的教學與訓練中,除瞭每次課間要安排些休息,最好讓兒童到室外做些全身運動,以保持大腦清醒,調節精神和視力外,建議珠心算的普及型教學每周最好分散活動2—3次,每次30—40分鐘;提高型每周最好安排課餘活動5—6次,每次1至1個半小時,這樣既能提高訓練效率,又能使學習珠心算的兒童有時間參加一些其他活動,使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
3、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計算方法是提高珠心算教學與訓練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知道每個兒童在接受、理解、記憶等能力方面存在著差異,如果隻考慮算法的先進性,而忽視瞭兒童的接受能力等,那麼勢必影響教學與訓練的效果。反之亦然。同時珠心算教學要求與目標不同,所以在計算方法的選擇上有所區別。
4、有效地指導教學與訓練。如何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小的精力創造最佳的教學與訓練效果,是教學工作者所期待的。在教學訓練中除瞭采取些趣味練習,講故事、開火車、比一比等形式,激發兒童學珠心算興趣,調動兒童積極性外,還需要根據培養目標和珠心算學科的特點,把握珠心算教學的方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與訓練效果。
另外由於珠心算學起來不易,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與記憶能力,以及還要有一定的耐心,所以這就決定瞭孩子需要大一點才能學,而最好則在4歲以上11歲以下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