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幾個人組成瞭一個大傢庭,但是,我卻從巴金爺爺的筆下讀出瞭不一樣的情感,因為這裡充滿瞭對封建統治的鬥爭精神。
這部小說主要描寫瞭1920年冬至1921年夏末四川成都一個四世同堂的官僚地主大傢庭高公官內部的故事。小說圍繞高傢第三代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的戀愛婚姻展開情節,著重描寫瞭覺慧、覺民、琴等青年一代封建道者之間的不幸遭遇和命運。從這部作品中,我看到瞭社會的矛盾,感受到鮮明的愛與恨。
這部書中使人印象很深的人有很多,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覺民,覺慧兩兄弟。他們兩人同時受到“五四”運動新思潮的熏陶,但是他倆在美好理想鼓舞下,去迸發出青春的力量,他們富有反抗精神,敢於與舊勢力作不妥協鬥爭,覺民與姑媽的女兒琴相愛,可高老太爺卻讓他與封建遺老馮樂山的侄女許配給他,他堅決不答應,高老太爺一意孤行,強令覺民答應,覺民就決定逃婚,他可不像覺新一樣順從。後來,高老太爺因克安、克定目無傢規,敗壞傢風,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提出要見見覺民,這也就是原諒瞭覺民,覺民的抗婚行動得到勝利。
而覺慧呢,則是他們傢族中反封建態度最為堅決的一個,他敢於公開反抗祖父,把高老太爺氣得上氣不接下氣。強要囚禁他,他也蔑視禁令,仍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他在外面瞞著傢人參加某周報的工作,撰寫介紹新文化活動,抨擊制度舊思想,他能夠不顧傢人的反對,同丫頭鳴鳳相愛,要她做高傢三少奶奶,鳴鳳最終的慘苦使得他痛苦萬分,同時也使他的反封建禮教的意志更加堅定,他支持二哥覺民反抗舊傢庭的精神,批判大哥覺新的無抵抗主義和作揖主義,希望覺新能夠早日醒悟,認清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我之所以特別欣賞這兩個人,不是他們的行為,而是從他們的所做所為中所顯現出來的精神,當今社會上有哪些人能夠具有他們身上的這種精神呢?我看恐怕不多吧!我們中小學生,傢長讓幹什麼就必須幹什麼,所有的生活都是由傢長來安排的,沒有一絲一毫的主觀,哪怕傢長說錯瞭,也全盤接受,這樣怎麼能行?傢長說錯瞭或是任務太重讓我們不能接受時,我們就要敢於向傢長提出意見,敢於向覺民,覺慧兩兄弟學習,不能畏縮,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我就是我,我要做一個有個性的我,與眾不同的我,青春就要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