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 tiān lóng
詞語解釋:
1.天上的龍。
2.佛教語。謂諸天與龍神。
3.房宿第三星之名。
4.山名。在山西省太原縣境。產硫磺。山壁有北魏拓跋氏所造凹形佛像﹐是美術雕刻史上有價值的傑作。
5.蜈蚣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部.蜈蚣》。
分詞解釋:太原:
地勢較高的寬闊平地。後用為地名。
別名:
1.正名以外的名字;異名。
2.《荀子》中的邏輯術語。荀況把概念的基本屬種關系相對地分為“共名”和“別名”兩級。“共名”相當於屬概念,“別名”相當於種概念。
傑作:
超過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房宿: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蒼龍七宿之第四宿。有星四顆,即天蠍座的π,ρ,δ,β四星。古時以為主車馬,故稱之為天駟﹑房駟。
北魏: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鮮卑人拓跋珪所建,後來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參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