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陽節有敬祖、敬老、感恩的意思。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2、節日習俗是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活化石”,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活文物”。但它不會一成不變,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滲透進新的內容和價值觀念。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社會的提前到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到我國總人口的10%以上,在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沖擊下,敬老孝親、尊老敬老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已成約定俗成之勢,並為全社會所公認,這是重陽節的意義。
3、九九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九節、曬秋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於“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便有瞭九九重陽節這一說法。
4、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瞭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5、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