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蓋澆飯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小吃。屬於西北甘肅地區叫法,東北叫蓋飯,廣東叫碟頭飯,還有的地方隻是叫咖喱土豆飯,咖喱雞飯,麻婆豆腐飯,以此類推這樣子,其實都是菜和飯放在一個盤子裡吃,菜澆在飯上,由此稱作蓋澆飯。
2、其特點飯菜結合、快而熱。而風俗各別,如今的蓋澆飯,各地作法也不一樣,用料也不同,所以也各有特色。
3、蓋澆飯是在西周“八珍”之一“淳熬”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禮記註疏》中“淳熬”的作法是:“煎醢(hǎi,肉醬)加以陸稻上,沃之以膏。”醢是肉醬,陸稻是北方種植的黃米和小米,沃是澆的意思,膏即油脂。全文大意是:將肉醬煎熬好以後,加在黃米(或小米)飯上,然後再澆上油脂,就成“淳熬”。到瞭隋唐,“淳熬”發展成“禦黃王母飯”,烹制方法也有瞭新的改進。韋巨源《食單》記載:“編縷卵脂,蓋飯表面,雜味。”這就是說,肉的形狀已改變為絲,並且加上瞭雞蛋等物,色形味都更加多采瞭。
4、成為唐代“燒尾宴”上的食品之一。所有這些,都是如今“蓋澆飯”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