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長河中,人們不斷的與字打交道,從開始的象形文字直到如今的簡體漢字,自從有瞭字的出現,人們便開始用字來記述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
魯迅愛書,愛讀書,在小小年紀時就為一本《山海經》癡迷瞭很久,或許,這就是我們所不擁有的品質,也就是魯迅所成功的關鍵吧!
我雖不如魯迅那樣癡迷,卻也報著對書無比的喜愛,我常常敲開書的大門,與書中的主人同喜同悲一起經歷冒險,一起感受勝利。
那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帶給我的感覺,無疑是最大的。
我感覺到瞭保爾在社會底層的掙紮,感受到瞭他不願服輸的意志,以及敢與神甫一爭高下的勇氣,他那對生活充滿希望,永不放棄的形象,連同他那光輝精神,也早已埋在瞭我的心裡。
或許,剛上初中時,以往不敢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我,在保爾的支持下,才擔起瞭上臺演講,這一對於我來說的重擔。或許,正是在保爾堅定的目光下,我才發現瞭自己身上勇敢的那一面。
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人用盡瞭一生的精力才著出瞭一本書,而那其中的許多道理,卻是他們用瞭盡半世紀的人生才體會到的。如果我們將他們學習,瞭解,豈不是又多瞭幾百年的智慧。
一本本的書,推動瞭社會,推動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