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記述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
2、敘述瞭三千年左右的中國歷史。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傢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3、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傢》、《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後人大多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確鑿無疑。
4、《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據現知材料考證,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史記》的,是東漢桓帝時寫的《東海廟碑》,此前“史記”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5、《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傢等著作和國傢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
6、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瞭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瞭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采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