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翻譯: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隻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裡馬著稱。
(日行)千裡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裡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喂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裡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夠要求它(日行)千裡呢?
不按照(驅使千裡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喂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裡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裡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裡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裡馬吧!
故:因此。雖:即使。名:名貴的。駢死:並列而死。於:在。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為馬廄。見:通“現”,表現;顯現。且:猶,尚且。
3、主題思想:
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之情。表達瞭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