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傢。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瞭。汝河兩岸害起瞭瘟疫,傢傢戶戶都病倒瞭,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瞭。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瞭。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傢鄉父老登高避禍。”
2、桓景回到傢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瞭。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瞭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瞭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瞭一口,說喝瞭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傢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不大一會兒,隻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傢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隻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隻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瞭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隻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紮倒在地。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瞭。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瞭重九登高的風俗.重陽節的來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來源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
3、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慶祝方式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傢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