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他臨摹的古畫可以以假亂真。他的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瞭新的藝術風格,推動瞭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影響深遠。他與齊白石並譽為“南張北齊”,又與溥心畬共稱“南張北畬”,更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各種名號多不勝數。
2、他曾在亞、歐、美舉辦瞭大量畫展,蜚聲國際,被譽為“當今最負盛名之國畫大師”,他的作品收藏群體遍佈華人足跡。徐悲鴻評價他是五百年來第一人。他先後旅居過臺北、香港、印度、日本、巴黎、阿根廷、巴西、美國,直到1976年定居臺北。
3、這樣一位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學貫中西的傳奇人物,一生縱橫南北、鮮衣怒馬卻也逃不過晚年思鄉所帶來的悲楚,曾牢牢捧著一捧故人托友朋捎來的川中泥土,情不自禁的老淚縱橫。這位藝壇大師為何背井離鄉,至死未回大陸,這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
4、1949年初,大千先生在香港曾應何香凝之求,為新中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畫瞭一幅荷花,並題瞭“潤之先生”的上款。新中國成立後,中央高層領導曾多次過問張大千的回歸問題。對於中央官方的宣傳工作張大千的態度不是回避就是左右周旋。但是他對舊土故裡和中國畫深沉的愛是不可否認的。
5、在張大千身邊學畫的劉力上曾說,大千先生在政治上是一個無黨派人士,他無求於國民黨,隻是與國民黨的一些上層人物於右任、張群、羅傢倫有些往來,也僅止於藝術交往。因此不能把他的離鄉赴臺,看作是投奔國民黨。
6、據葉淺予回憶,周恩來總理也多次過問張大千,一次是讓他和徐悲鴻聯名寫信勸張大千回國,一次是張大千的傢屬楊宛君捐贈瞭張大千的一批敦煌壁畫臨摹稿,周恩來總理獲悉後,親自指示文化部頒發4萬元獎金,並過問獎金的分配,要留2萬元給張大千先生回來後用。除此之外,周總理還指示有關部門,擇機動員張大千回國。
從以上文章我們就可以瞭解到,晚年張大千定居在中國臺北,張大千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