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態特征。蒲公英葉片叢生、平展、蓮座狀,株高15-25cm,葉片狹長、倒披針形,寬約3cm。
2、生長習性。蒲公英適應性廣,既抗寒又耐熱,早春地溫1-2℃即可萌發。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5℃。莖葉生長適宜溫度為20-22℃。
3、大棚的選址。蒲公英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可選擇肥沃、向陽、通風、排灌良好的地塊建造大棚。
4、整地施肥。10月中旬在大棚內,結合整地每畝施入2500-3000kg農傢肥做基肥,深翻土地25cm左右使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翻後耙平,南北走向做畦,畦寬1-1.2m,畦埂寬30cm,高20cm。視土壤墑情在播種前2-3天澆水,待土壤稍幹時,淺翻5-6cm,用鐵耙將土壤耙平整細,使土壤疏松,畦面平整。
5、品種選擇。蒲公英品種很多,適合作為蔬菜食用的應選用纖維少,口感鮮嫩的品種,如綠星蒲公英,是由國外引進的大葉型菜用蒲公英,特點是葉片大、口感好、產量高。
6、條播。選擇10月下旬播種,元旦、春節可供應市場。每畝需種子500g左右,由於蒲公英種子細小,播種前與細沙拌勻。一般采用條播,按照行距10-15cm,開5cm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播後覆蓋0.5-1cm過篩細土,種子不外露即可,用耙子耙平,少量噴水。
7、軟化栽培。為瞭使口感更加鮮美脆嫩,可進行沙培軟化。即在萌芽後覆沙1cm,待葉片露出地面,再次覆沙1cm,逐次覆沙4-5次,直到上市。
8、中耕間苗。播後8天左右即可出苗,當幼苗3葉期可進行第一次中耕淺鋤,疏松表土,保持土壤濕潤。當葉片長至10cm左右時,要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既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又可以防止雜草滋生。中耕應淺松土,避免破壞蒲公英的根系。在第二次中耕時疏掉弱小苗,按照株距10cm定苗。
9、溫度管理。蒲公英幼苗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5-18℃,溫度過高葉片會變得粗大,植株易老化,纖維增粗,食用品質變差,從而降低經濟效益。棚內溫度控制在白天15-22℃,夜間10-12℃,可通過燒爐子、早晚蓋草苫保溫、打開通風口、遮陰來調節溫度。
10、肥水管理。幼苗怕濕怕水,此時不能澆水,防止根系腐爛,造成缺苗斷壟。當葉片長至4-5cm左右時,進行適當追肥,標準500-700kg/畝,兌水進行澆灌追肥,追施一次即可。以後根據墑情,每月澆一次水,澆透為止。
11、病蟲害管理。由於蒲公英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很少發生病害。若管理不善,可能會發生根腐病、白銹病、霜黴病等,可均勻噴施甲基托佈津500倍液進行防治;蟲害主要是蚜蟲,可通過懸掛塗有機油的黃板進行誘殺蚜蟲或用煙劑進行熏蒸,實現綠色無公害栽培,提高蔬菜品質。
12、適期采收。按照商品要求的規格,遵循采大留小、采稍留根、采嫩留老的原則適時采收,是優質高產的關鍵。1月上旬,當葉片呈深綠色,長度達到10-15cm時,即可開始采收。蒲公英是多次采收的蔬菜,溫室栽培,可持續采收到6月中旬。
13、采收方法。一般選擇清晨采收,用刀片等工具割除整株葉片,註意不要傷及根部,以免影響蒲公英葉片的再次生長,采收20天後即可再次采收。第1岔采收完,2周內不可澆水,防止爛根。以後按第1茬管理進行,通常可連續采收4-5茬。
14、保鮮及深加工。采收後抖掉細沙和黃葉,捆紮整齊擺放於鋪設保鮮膜的泡沫箱內,壓實蓋嚴,用膠條密封,冬季常溫下可保鮮10天左右。如果產量較多,也可焯水後制成袋裝野菜、幹菜、醃菜,或做成速凍野菜、速凍野菜水餃等。
15、采種。根據蒲公英在生長2年後逐漸增加花朵數和種子產量的特點,如需采種留種要有固定的種子田。6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將蒲公英的花盤摘下,放在室內存放後熟幾天,待花盤全部散開,再陰幹1-2天至種子半幹時,用手搓掉種子尖端的絨毛,然後曬幹種子。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傢分享的婆婆丁大棚種植技術,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瞭解一下的,希望能幫到大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