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賽博朋克(英語:Cyberpunk)是“控制論”(Cybernetics)與“朋克”(Punk)的結合詞,又稱數字朋克、賽伯朋克、電腦朋客、網絡朋客,背景大都建立於“低端生活與高等科技的結合”(combinationoflow-lifeandhightech),通常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再以一定程度崩壞的社會結構做對比;故事框架通常是社會秩序受到政府或財團或秘密組織的高度控制,而角色利用其中的漏洞做出瞭某種突破。
2、現在賽博朋克的情節通常圍繞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業之間的矛盾而展開,背景設在不遠的將來的一個反烏托邦地球,而不是早期賽博朋克的外太空。它實際上標志著針對以往科幻小說不註重信息技術的具體設定的缺點的改善和進步。簡單來說,賽博朋克是一種,科幻流派和美術風格。起源於威廉吉佈森的《神經浪遊者》出版。
初期主要倡導者包括威廉·吉佈森、尼爾·斯蒂芬森、佈魯斯·斯特林、佈魯斯·伯特克、帕特·卡蒂甘、魯迪·拉克、約翰·雪莉和菲利普·狄克。其中菲利普·狄克所著作的《仿生人會夢到電子羊嗎?》最受註目,小說亦被改編成1982年電影《銀翼殺手》,可以被看作是賽博朋克風格和主題的典型例子。
賽博朋克很大部分是源自1960至1970年代的新浪潮科幻運動。當時的菲利普·狄克、羅傑·澤拉茲尼、J·G·巴拉德、菲利普·荷塞·法默和哈蘭·艾裡森等作者回避瞭早期科幻小說的烏托邦傾向,嘗試描繪用藥文化、科技以及性革命所帶來的沖擊。1984年威廉·吉佈森發表的代表性處女作神經漫遊者,吸取瞭朋克文化和早期的黑客文化,確認瞭賽博朋克的作為一門科幻類別的地位。其他同樣具有影響力的作者包含瞭佈魯斯·斯特林和魯迪·魯克。日本的賽博朋克作品始於1982年大友克洋的系列漫畫亞基拉,其後1988年改編成的動畫電影使得這門科幻類別普及開來。
3、風格
總的來講,賽博朋克的風格主線,就是反應出科技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與脆弱渺小的人類個體之間的強烈反差,同時外界與內在,鋼鐵與肉體,過去與未來,現實與虛幻等矛盾在其中交織。看似對立,宿命卻連結在一起。賽博朋克作者試圖從偵探小說、黑色電影和後現代主義中汲取元素,描繪20世紀最後20年數碼化社會不為人知的一面。賽博朋克的反烏托邦世界,被認為是20世紀中葉大部分人所設想的烏托邦未來的對立面。
4、佈魯斯·斯特林這樣總結賽博朋克的特質:“待人如待鼠,所有對鼠的措施都可以同等地施加給人。閉上眼拒絕思考並不能使這個慘不忍睹的畫面消失。這就是賽博朋克。”
5、賽博朋克文學有著強烈的反烏托邦和悲觀主義色彩。他們通常將視角放在未來科技高度發達的大時代下底層小人物上,描寫太平盛世表象下社會的腐朽與人性的墮落,對未來做出悲觀的預言。但也是在這陰暗的角落將會誕生懷有希望的英雄。在賽博朋克文學中,大多故事發生在網絡上、數碼空間中。現實和虛擬現實之間的界線很模糊。此流派經常使用人腦和電腦的直接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