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春節風俗 唐朝春節風俗有哪些

唐朝春節風俗 唐朝春節風俗有哪些

1、唐朝時期,在除夕前,人們都要盡量往傢趕,以求與親人團聚。除夕之夜,全傢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喝花椒酒,以驅寒祛濕。喝花椒酒就是把花椒放在盤中,飲酒時撮一點放入杯中。吃過團圓飯,全傢人圍坐火盆到天明,稱為“守歲”。唐朝大詩人杜甫在詩中說:“守歲阿戎傢,椒盤已頌花。”董思恭寫詩道:“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儲光羲詩中說:“闔門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寫的就是當時過春節吃團圓飯和守歲的情景。孟浩然在《歲除夜有懷》一詩中寫道“守歲傢傢應末臥”,反映瞭平民百姓傢的守歲習俗。

2、唐代春節的守夜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據史料記載,唐代宮廷守夜時,要整夜燃燒檀香篝火,皇帝一般大擺宴席,邀請皇親國戚與朝中重臣參加,文人要賦詩唱和,十分歡快。李商隱在《隋宮守歲》一詩中寫道:“沈香甲煎為庭燎,玉液瓊漿作壽杯。遙望露盤疑是月,遠聞鼉鼓驚欲雷。”雖寫隋代,但唐代也是如此,宮中守歲時的歌舞升平景象反映瞭大唐盛世的狀況。

3、唐朝的除夕還有一種驅除瘟疫的迷信儀式,稱為“儺”或“大儺”。這是從遠古傳下來的活動。《論語》中有“鄉人儺”的記載。唐朝人在除夕要選出男童,戴上猙獰的面具,穿上紅黑顏色的衣褲,擊鼓並舞蹈,說是可以驅鬼。儺的領舞者稱為“方相氏”,有伴舞者以及執事十二人。唐朝詩人姚合詩中的“儺聲方去疫”,說的就是這類活動。而且,在除夕這天,唐朝的皇傢要舉行規模盛大的大儺儀式,人數達五百多人。沈佺期在詩中寫道:“殿上燈人爭烈火,宮中儺子亂驅妖。”王建寫的“金吾除夜進儺名,畫褲朱衣四隊行。院院燒燈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說的就是這種春節期間獨有的活動。

4、《新唐書·禮樂志》中記載儺戲的情景,要先挑選一些十二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的少年帶上面具,穿上特制的衣服,以二十四人為一組、六人一列的排開,由一位被稱為“方相氏”的人主持,安排“唱帥”負責領唱,還有數十人以十人為一組負責擊鼓,此外還有“太卜令”、“巫師”等人負責驅鬼。整個過程場面十分雄偉壯觀,反映瞭人們對春節的重視程度以及社會文明發展的高峰狀態。

5、“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除夕一過,便是新年瞭。新年的時候,首先高興的是孩子,劉禹錫說:“燎火委虛燼,兒童炫彩衣。”當然,唐朝人過春節時爆竹是不可少的,“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唐朝人過春節放爆竹的情景。到瞭子夜時刻,人們要放鞭炮,以祛除惡鬼。

6、唐朝時的春節還沒有貼春聯的習俗,當時隻是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個名字,掛在門首,稱為“仙木”或“桃符”。傳說神荼、鬱壘是兄弟倆,他們“性能執鬼”,居住在桃樹下。五代時,後蜀的孟昶在桃符上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說這是第一副春聯。以後,“桃符”就成為瞭春聯的別名。

7、唐朝人過春節要吃“五辛盤”,又叫“春盤”,是由五種有辛辣氣味的蔬菜拼成的,說是吃這種東西可以發散人的五臟中的陳腐之氣。白居易說:“歲盞後推藍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唐朝人過春節還準備有膠牙餳、柏葉酒、屠蘇酒等傳統的食品和飲料,當時的風俗是長者後飲,最後飲者稱“藍尾”。

8、大年初一過後,唐朝人開始走親訪友,互相邀宴,稱為“傳座”。唐朝詩人李郢在詩中寫道“鏘鏘華駟客,門館賀新正”,寫的就是在過春節時走親訪友的熱鬧景象。

電腦ie瀏覽器打不開怎麼辦 菊次郎的夏天劇情 菊次郎的夏天劇情介紹 實木桌面用什麼保護 怎麼看剎車油要不要換 薑棗茶什麼人不能喝 薑棗茶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填縫劑施工需要註意哪些方面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