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琬巧對》言文翻譯:黃琬從小就聰明,祖父黃瓊擔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發生日食。京城裡看不到那次日食情況,黃瓊把他聽到的情況稟告皇上,太後召見他問他情況。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後的詢問卻不知道該如何描述。黃琬當時7歲,在旁邊,說:“為什麼不說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黃瓊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黃琬說的回答報告太後,並且認為黃琬十分特別,十分喜愛他。
2、黃琬(141~192),東漢末大臣。字子琰,江夏安陸(今湖北安陸北)人。早而辯惠,祖父瓊為司徒,琬以公孫拜童子郎,辭病不就,知名京師。稍遷五官中郎將,為權貴陷以朋黨,被禁錮二十幾年。光和末因太尉楊賜推薦,征拜議郎,擢為青州刺史,遷侍中。中平初,出為右扶風,征拜將作大匠、少府、太仆。又為豫州牧,政績為天下表,封關內侯。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為司徒,遷太尉,更封陽泉鄉侯。以反對遷都長安,坐免官。後拜光祿大夫,及徙西都,轉司隸校尉。與司徒王允同謀誅卓。及卓將李傕、郭汜攻破長安,遂收琬下獄死,時年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