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是仿,就是模仿,先按照老師教授的詩歌動作反復練習。
模仿有兩個好處:把加手勢變成習慣。比如,《雨巷》這首詩,“撐著油紙傘”,老師教授的手勢是:手做握傘動作,眼睛往上看著傘面;“獨自彷徨在”,老師教授的手勢是:右手撫摸著胸口,眼睛迷離,搖頭;“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老師的手勢是,右手往右前方伸出來,緩慢延伸。通過這些動作,就營造瞭詩中的場景,將朗誦者和觀眾一下子帶進意境。
學生自己還不會設計動作時,就要按照老師的設計反復練習。通過反復練習,就能感受到加手勢的好處,並形成習慣。以後,隻要拿到一首詩,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做動作。遇到類似的場景,自然就會做出類似的動作。
2、熟能生巧。
熟,是反復練習,巧,就是技巧方法。詩歌朗誦的手勢,反復練習100遍,200遍,就能在練習中,悟出新的感受,摸索出一些新的技巧和方法。
3、三是敢,就是敢於嘗試。
拿到一首新的詩歌,看到一句詩,腦子裡首先想到什麼動作,就先做出來。不要認為這個動作不合適,自己就先否定掉。這樣就會卡殼,練習不下去。
練習手勢的過程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不管好壞,先加上一個手勢進行練習,保證一首詩句句有動作。然後在一遍遍的練習中,不合適的動作自然就會被合適的動作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