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孩子的抗幹擾能力:作為傢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舒適、安靜、良好的環境。最好給孩子準備一個單獨的房間,清除孩子眼前的雜物(如與學習無關的書籍、物品等),有時一個小玩意就能吸引孩子,把孩子的心緒牽走。同時,傢長不要總以關心孩子的名義去打擾、分散孩子的註意力。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學習的時候關心孩子,一會兒削隻蘋果送過去;一會兒送一杯開水或飲料;一會兒關照註意保護眼睛……如此這般,既分散瞭孩子的註意力,又弄得孩子心煩意亂,導致不能專心學習。
2、幫助孩子擺脫三分鐘熱度:三分鐘熱度常常用來形容對一件事情剛開始的時候很熱情,情緒高漲,但是堅持不瞭多久,很快就沒有興趣的一種情況,通俗一點說就是孩子對於某一件事物的註意力井沒有那麼持久,可能會導致孩子做事沒有恒心,沒有毅力。因此,傢長要想辦法,慢慢培養孩子的耐心,提高他的註意力。當孩子極度想要某樣玩具或想做某件事情時,不要立刻答應他的要求,最好提出一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去完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達到自己的目標,這樣不僅能鍛煉孩子的耐心,還能教會孩子珍惜自己努力的成果,延長註意力。此外,鍛煉孩子耐心還可以通過益智類遊戲進行哦~
3、幫助孩子學會情緒調節:在對孩子進行註意力培養時,很多父母往往忽視瞭對孩子情緒的控制和把握。殊不知,孩子情緒的好壞、穩定與否,與註意力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系。隻有當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集中註意力的培養和訓練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孩子一度情緒低落,那麼,註意力的培養效果將是很差的。
4、平日裡,傢長可以教給孩子這些情緒調控的方法:讓孩子學會減壓,當孩子在某種場合(比如上臺表演、參加考試等)出現臨時想要逃脫、假裝身體不舒服等行為,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告訴孩子這隻是一種體驗或者是一次小測試,參與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或者是分享生活中適合孩子的減壓方式,如深呼吸、做運動來緩解心理上的緊張焦慮感。
5、讓孩子學會分享和傾訴,關註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心情不好時,試著讓孩子發泄出來,切不可不重視孩子的情緒。要主動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的日常,幫助孩子解決生活中的小煩惱,當孩子心情愉悅時,學習註意力會更集中。
6、讓孩子學會轉移註意力,當孩子苦悶、煩惱時,傢長不要引起孩子煩惱的事。可以讓孩子聽聽音樂、翻翻畫冊、看看電影和電視,帶孩子去戶外運動,把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情緒,沖淡以至忘卻煩惱,使情緒逐步好轉起來。
7、勤於思考會加速孩子的註意力,對於孩子來說,勤於思考是長期逐漸養成的、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思維、行為以及生活方式。一旦孩子樂於思考,就會在生活和學習中積極主動、高度集中註意力去做事、去學習。因此,培養孩子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是提升孩子註意力,讓孩子全心全意學習和做事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8、開發孩子的大腦在生活中,傢長可以引導孩子勤於思考,如做一些適合孩子益智類的數學遊戲、腦筋急轉彎等,讓孩子的思維運轉起來。
9、經常與孩子討論學習進程傢長應該實時關註孩子的學習進程,並與孩子一起學習、互動。比如傢長和孩子可以進行默寫比賽、單詞拼寫、課文朗誦等傢庭活動,不但鞏固孩子的知識,還讓孩子體會到傢人對自己的重視和關愛。
10、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許多孩子都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十萬個為什麼”,每當見到一個新事物,總想更深入地去瞭解,往往會不自覺地摸一摸、問一問、拆裝等行為習慣。許多父母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很是煩惱,經常批評孩子甚至恐嚇孩子。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喜歡探究和求知欲旺盛的表現,父母的呵斥隻會挫傷孩子思維的積極性。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因勢利導,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並啟發孩子的“異想天開”,在孩子想的過程中,註意力也得到相對的訓練。
11、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習慣的作用十分隱蔽,彌散滲透到學習和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控制著孩子幾乎所有的學習行為。
12、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容易受外界的環境影響,從而無法專心學習。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更容易抵制來自外界的誘惑,如遊戲、電視、網絡等。因此他們更習慣在枯燥中堅持下去,適應枯燥的能力更強。甚至,久之還會將枯燥內化成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情。
13、其次,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處於懶散的環境,習慣性拖延學習。而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在每一次立即行動後都獲得瞭傢長的獎勵,以及汲取知識後精神上的自我滿足,逐漸養成瞭不磨蹭的習慣。因此,對孩子的生活習慣也起著一定相輔相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