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謂的“B貨翡翠”(其名來源於英文BLEACH,漂洗之意)。目前在市場上最常見的都是經過人工處理,以提高其品質的翡翠。它經過強酸浸泡漂洗,然後又經人工物質充填處理的翡翠。強酸浸泡漂洗的目的是去除翡翠中的鐵質和有機質污染物,可借此提高翡翠的透明度,並使翡翠的綠色因沒有這些臟色的幹擾而顯得更艷麗一些。但酸洗的結果,使翡翠中的有些物質溶解在酸中,致使其內部結構變得緊密,因此需要使用環氧樹脂等有機物質進行充填,使酸洗的翡翠得到加固。
2、B貨翡翠通常透明度較好,使翡翠顯得更加晶瑩,水靈,而且顏色也用所改善,看上去好像是較高檔的翡翠。但是,這種翡翠的內部結構受到瞭腐蝕,破壞,其耐久性便有所削弱;另外,所充填的環氧樹脂等有機物的硬度較低,容易受到磨損,致使此類飾品的表面常因受到磨損而起毛,變得不那麼光滑,光澤變暗;還有,所充填的有機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老化,變質,甚至變黃,從而也使該類翡翠的顏色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一定變化。再者,人們還發現它的有機填充物對洗滌劑易受到洗滌劑的侵蝕,所以,更不宜與洗滌劑經常接觸。鑒於這些原因,B貨翡翠雖然不管具有美化裝飾的作用,卻不具有長遠的收藏投資價值。這就決定瞭它的價格比起A貨要差上一大截。
3、與A貨相比,B貨翡翠常具有以下可資鑒別的特征:
(1)光澤較弱。
(2)在折射儀上,其折射率讀數常較偏低。
(3)密度偏低(因填充物的密度低)。
(4)在紫外燈光下,常顯示出藍白色的熒光。
(5)將其輕輕敲擊,常可發現其聲音不那麼清脆,而是偏啞(因內部多徽裂隙)。
(6)表面較粗糙,砂眼從多,而且常見因受酸的而留下的不規則的,常呈樹枝狀的溝槽,或稱“橘子皮狀構造”。
(7)透射光下放大檢查,可見一些晶粒受到溶蝕。
(8)內部通常比較潔凈,少見氧化鐵或有機物污染而產生的棕色或灰黑色的膜和絲。
(9)紅外吸收光譜常是鑒別有無有機充填物的有效手段。用有機物充填的B貨翡翠大多在波數2800-3200CM處有強的吸收谷,但若充填的是無機物則較難辨別。
(11)火試,有機充填物怕高溫,一般高於100C,就會變色,高於300C,會變褐,變黑,炭化。但這是一種破壞試驗,一般不宜用。
4、應該指出,綜上方面說的都不是絕對的,在許多情況下,有的酷似優質翡翠的還有半真、三層型翡翠。這種粘合翡翠由於頂,底都是真翡翠,翠色又是來自內部,而拼命縫又常因鑲嵌的關系難以發現,所以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一般的檢測方法也大多難以奏效。不過,若用紅外光譜儀,則可以測出它也具有類似B貨那樣的有機物引起的吸收谷。用分光鏡檢查,則無正常綠色翡翠的譜線。顯然,這些方法普通收藏投資者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如果有懷疑,最好請專門檢測機構進行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