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蘆即根莖,也稱地下莖,即主根頂端細長部分,俗稱“蘆頭”。每年秋季地上部脫落,在根莖上留下一個莖痕,俗稱“蘆碗”,其數量隨參齡增加而增加,也是鑒別參齡長短的主要標志,由於生長環境和自然災害等影響,分為好多種情況,並非人們常說的一個蘆碗一年的說法,但一般說來,蘆長、蘆碗多而緊密,總是不錯的。
2、不定根,即蘆上長出的支根,俗稱“艼”。其形狀為中間粗,兩端細,呈棗核狀俗稱“棗核艼”。蘆基部生的不定根,稱為“護脖艼”;兩個不定根對生於蘆兩側,稱為“掐脖艼”;不定根(艼)和根莖(蘆),統稱為“艼帽”。
3、在主體的上部(肩部)生有多條緊密連貫、排列有序、深陷細密的環狀橫紋,俗稱為“紋”,
4、也可稱為“肩紋”。生長年限越久,橫紋數目越多,越緊密;生長年限較短,其橫紋淺而稀。
5、野山參的質量以生長年久、蘆長、碗密、帶圓蘆、體豐滿、紋深而密、螺旋狀、棗核艼、帶珍珠疙瘩、須根堅韌不易斷,五形俱佳者為極品野山參,但並非所有的野山參五形都明顯,由於各種自然環境的影響,一支看上去隻擁有五形當中的幾個形的,也可能是一支好的野山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