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茄子。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瞭農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瞭,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瞭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瞭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瞭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於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瞭下來。
2、南京“啃秋”。立秋是夏至後第三個節點。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後十八盆”,表示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於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3、北京“貼秋膘”吃肉。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櫃臺前,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瞭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瞭。於是就開始萌發瞭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