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低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表現是餐後兩小時內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可伴有頭暈、黑朦、嗜睡,甚至跌倒等癥狀。餐後低血壓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但研究發現,隨年齡的增長,餐後低血壓發生率顯著增高,服用利尿劑或擴血管藥物可以導致餐後低血壓發生。此外,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比較高,會使餐後血壓有顯著下降,而高血壓患者相比健康人群,餐後低血壓發生率也明顯升高。針對餐後低血壓的治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手段,可以通過進餐前增加飲水量,保持少食多餐,飲食中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及餐後適當運動,來增加血壓,餐後低血壓嚴重時也可服用米多君等藥物達到升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