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節簡介: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傢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傢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瞭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3、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中秋賞月,吃月餅,品桂花糕等
4、中秋節傳說:吳剛折桂,相傳月宮裡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瞭天界,但是他犯瞭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