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傢萬戶平添瞭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瞭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2、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傢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3、吃餃子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4、新春掃塵
據《呂氏春秋》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已經有春節掃塵的習俗。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賦予瞭新的含義,有“除陳佈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
5、祭祖、祭神
春節祭神,是一種遍及我國東西南北的習俗。全國各地祭神習俗大同小異,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為瞭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大吉大利等等。祭祖一般情況下都是在祭神之後,各地風俗也不盡相同,在我們老傢都是每天中午吃飯之前,各傢各戶派個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祠堂才會關門。
6、拜年
拜年是春節最重要的活動和習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問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從自傢開始,小輩給長輩拜完年後,人們在外出相遇時,再笑容滿面地互相恭賀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