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體伸展,上體筆直,下巴前伸,高抬頭,兩肩向後舒展。這樣,脊柱伸直,輕微呼吸時,腹部稍有起伏。用這種姿勢走,你會覺得是用胸走、用腰走。因為走的時候,胸和腰稍向前突出。這種姿勢與那種直通通像個棍似的直立姿勢不同,它要求上體稍向前傾,走起來颯颯有聲。這樣走,不但看起來看,還有一定道理。
2、伸直膝蓋,展開膝蓋,並非僵硬、不靈活,而是使伸直的膝蓋在不受力的情況下行走。膝關節伸直瞭,步伐變大。大步走必須伸直膝蓋。至於步幅到底多大,應使你覺得舒服為好。伸直膝蓋有個竅門:伸直膝蓋走時,上體稍向前傾,好像要倒下來似的。後腿蹬,這樣前腿膝蓋自然伸直,步子也邁得大瞭。此外前腳向前邁出時,同一側腰也好像向前運動,腰與腿要有效配合。走的時候要大腿帶動小腿,膝伸直,步幅也就大瞭。膝蓋伸展開,上體自然保持端正,速度也出得來,這就是伸直膝蓋的理由。如果走的時候膝蓋是彎曲的,腿隻有一部分肌肉起作用,這樣易覺疲勞,腿部很快會沒勁兒。腳跟先著地,再將身體重心移到腳尖前腳著地時,腳跟先著地,身體重心落在腳跟上。然後,身體重心由腳跟通過腳掌向腳尖方向“滾轉”,最後到達腳尖。實際上,有人走路時,身體重心是由腳跟馬上移到腳尖,也有人用腳尖著地,這麼走屬芭蕾舞等特殊情況。關於身體重心從腳跟到腳尖的滾轉有幾點值得註意:首先腳跟著地,不等於腳跟承受全部體重,也不意味著腳跟使勁兒踏地,使勁踏會震腦袋。
3、腳向正前方邁,上體伸展,膝蓋伸直,走起來腳自然向前邁。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後腿要伸直。腿伸直,膝蓋伸直,前腳自然向正前方邁。前腳向正前方邁出,腳的內側足跡形成一條直線。一般人們總覺得腳尖多少有點向外撇,有時為追求速度,向外撇點很有必要。有的人慢步時也腳尖外撇,俗稱八字腳,這樣走較穩定。前腳向正前方踏出的動作和後腳重心轉移是有一定關系的,當腳跟著地,身體重心在整個腳掌上滾動,由腳跟移向腳尖,後腳以第一、第二和第三腳趾為中心踢出,形成前腳向正前方踏出的動作。腳掌的其餘部分發揮彈力的作用,使步行圓滑、流暢。步子邁大瞭,你就能掌握昂首挺胸,有韻律走的要領瞭。順便說一下“螃蟹步”的走法:這是腳尖向外撇,腳跟外側著地,大拇腳趾內側踢地。此外,它的特征是彎腰、屈膝、駝背,並且腳不要向正前方邁。
4、擺胳膊,擺胳膊對走也很重要,時常會看到一些人,走路時,兩手插在衣袋裡,這種走法不對。這樣走兩肩收攏,走起來松松垮垮。胳膊擺得好壞,還要看手與腳的動作是否同步。因為在走這個動作中,手與腳,或者說胳膊與腿有密切關系。胳膊與腿的動作也是相互關聯的,右腳向前邁出,左手向前擺,特別是當膝蓋伸直,腳向正前方邁時,與腳的動作相對應,胳膊自然擺出。如果擺的比肩還寬,膝蓋易彎曲。擺動時,大拇手指似觸非觸衣服為佳,在不受力的狀態下,胳膊擺動時,肘部分自然伸與折。最近美國流行一種訓練方式,叫做“運動式走”。這股風也傳到瞭日本。其特點是胳膊要擺到90度,臀部也要左右擺動,精神要飽滿。美國的“運動式走”可能適宜訓練,但人為因素較多。估且不論它在平地有何利弊,起碼這種走法不是到處可行的。因而,還是把胳膊自然地甩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