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瞭。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
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瞭,說明你尊重我。”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瞭,說:“校長,我錯瞭,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瞭,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瞭,我們的談話也結束瞭。”
2、教育就像喂雞一樣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裡拿出一隻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瞭,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隻叫不吃。
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裡塞。大公雞拼命掙紮,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瞭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
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瞭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臺下一時間掌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3、拆表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說她的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表拆壞瞭,她非常生氣,狠狠地揍瞭孩子一頓。陶行知聽瞭,連連搖頭說:“哎呀,你打掉瞭一個‘愛迪生’。”接著,他又親自到朋友傢裡,把那個小孩請出來,帶他到修表店去看師傅修表。他們站在修表師傅身邊,看著他把表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藥水裡。又看著他一個個裝起來,再給機器加上油。
用瞭一個多小時,花瞭一元六角錢修理費。陶行知深有感觸地說:“鐘表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一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鐘表店看一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瞭裝,裝瞭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挨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趕走和打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