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 出征的故事講解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 出征的故事講解

1、楚漢戰爭時期,匈奴冒頓單於乘機擴張勢力,控制瞭中國東北部、北部和西部廣大地區,建立起統一的奴隸主政權和強大的軍事機器。西漢初年,匈奴冒頓單於征服西域,設僮仆都尉,向各國征收繁重的賦稅。匈奴還以西域作為軍事上的據點和經濟上的後盾,經常侵占漢朝的領土,騷擾和掠奪中原居民。西漢王朝的統治者在同匈奴鬥爭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別是漢武帝即位後,從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遷的大月氏有報匈奴世仇之意,但苦於無人相助,便決定溝通與西域的聯系,欲聯合大月氏,以夾攻匈奴,“斷匈右臂”。

2、當時,正在伊犁河流域遊牧的大月氏,是一個著名的“行國”,40萬人。他們曾居住在敦煌和祁連山之間,被匈奴一再打敗後,剛遷到這裡不久,並且習慣瞭這裡的生活,不願意再次打仗瞭。匈奴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因此,大月氏與匈奴是“世敵”。所以,張騫出使西域並沒有完成本身任務。

3、漢朝日趨強盛後,計劃積極地消除匈奴貴族對北方的威脅。武帝聽到有關大月氏的傳言,就想與大月氏建立聯合關系,又考慮西行的必經道路——河西走廊還處在匈奴的控制之下,於是公開征募能擔當出使重任的人才。

4、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率領100多名隨行人員,匈奴人堂邑父為向導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西行進入河西走廊。這一地區自月氏人西遷後,已完全為匈奴人所控制。正當張騫一行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隊,全部被抓獲。

5、張騫生年及早期經歷不詳,漢武帝劉徹即位時,在朝廷擔任名為“郎”的侍從官。據史書記載,他“為人強力,寬大信人”。即具有堅韌不拔、心胸開闊,並能以信義待人的優良品質。這正是張騫之所以能戰勝各種難以想像的危難,獲取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6、張騫終於找到機會率領部屬逃離瞭匈奴。他們向西急行幾十天,越過蔥嶺,到瞭大宛(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由大宛介紹,又通過康居(今哈薩克共和國東南),到瞭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張騫這才找到瞭大月氏。十多年來,大月氏這個“行國”已發生瞭很大變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烏孫的攻擊,又一次向西遠徙。烏孫,63萬人,也是個“行國”,曾在敦煌一帶遊牧,受過大月氏的攻擊。後來匈奴支持烏孫遠襲大月氏,大月氏被迫遷到阿姆河畔,而烏孫卻在伊犁河留住下來。自從大月氏到瞭阿姆河,不僅用武力臣服瞭大夏,還由於這裡土地肥沃,逐漸由遊牧生活,改向農業定居,無意東還,再與匈奴為敵。張騫在大月氏逗留瞭一年多,得不到結果,隻好歸國。回國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乘機脫身回到長安。

7、張騫出使時帶著100多人,歷經13年後,隻剩下他和堂邑父兩個人回來。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原來的目的,但對於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瞭比較詳細的瞭解,為漢朝開辟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8、張騫回來以後,向武帝報告瞭西域的情況。這就是《漢書·西域傳》資料的最初來源。之後,由於張騫隨衛青出征立功,“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被武帝封為“博望侯”。

9、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這時,漢朝業已控制瞭河西走廊、積極進行武帝時對匈奴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幾年來漢武帝多次向張騫詢問大夏等地情況,張騫著重介紹瞭烏孫到伊犁河畔後已經與匈奴發生矛盾的具體情況,建議招烏孫東返敦煌一帶,跟漢共同抵抗匈奴。這就是“斷匈奴右臂”的著名戰略。同時,張騫也著重提出應該與西域各族加強友好往來。

10、張騫率領300人組成的使團,每人備兩匹馬,帶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數千巨萬”,到瞭烏孫,遊說烏孫王東返,沒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節到瞭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騫回來,烏孫派使者幾十人隨同張騫一起到瞭長安。此後,漢朝派出的使者還到過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與裡海間)、條支(安息屬國)、犁軒(附屬大秦的埃及亞歷山大城),中國使者還受到安息專門組織的二萬人的盛大歡迎。安息等國的使者也不斷來長安訪問和貿易。從此,漢與西域的交通建立起來。

現在學什麼專業好 學的專業介紹 一件事的啟示作文400字 關於一件事的啟示作文范文 冬季皮膚癢怎麼辦 冬季皮膚瘙癢的處理方法介紹 中國發動機排名是什麼 雞臘腸怎麼做 雞肉臘腸怎麼做 如何選購眉筆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