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食水果防幹燥
秋分時節天氣幹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為首選,其次,像荸薺、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潤燥之物。
生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是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幹喉痛、大便燥結癥較為適宜。但是因為梨性寒冷,對於那些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和產後血虛的人,不可多食。
2、甘蔗具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為清涼的補劑,對於低血糖、大便幹結、小便不利、反胃嘔吐、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癥,有一定的療效。但是由於甘蔗性寒,對於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此外,適於秋冬季節吃的水果還有蘋果、桔子、香蕉、山楂等。
秋分養生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以免造成腸胃積滯。需要註意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鬱,如果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瞭還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3、白色蔬菜養陰生津
秋分養生要多吃白色食物。白色蔬菜可養陰生津,如蘿卜、花菜、百合、山藥等。夏天津液損耗嚴重,入秋後,要多吃些養陰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較濃。
因白色食物與肺部對應,與肺同系統的器官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為瞭防范秋燥對人體的影響,飲食方面應以“滋陰潤燥”為原則,以防秋燥傷陰。所以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平時腸胃脆弱但又容易胖的人,以及膚色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白蘿卜、白菜、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銀耳等等。
4、多喝湯滋潤肺腑
經過一整個夏日高溫“煎熬”,終於迎來瞭秋高氣爽的秋季瞭。所謂“秋無病三分虛”,秋季幹燥氣候容易使人的水分蒸發加快,從而使人有不同程度“幹燥感”,中醫認為燥易傷肺,津虧液少。因此,秋天適當喝些保健湯水既滋陰潤肺又可及時補充水分。下面為您介紹秋季適合用來煲湯的食物。
5、土豆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吃後可刺激腸道蠕動,能緩解便秘。新鮮土豆煮後在水中仍能保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最常見的就是西餐中的紅菜湯,也叫羅宋湯,把土豆、胡蘿卜、紫菜頭、洋蔥、牛肉一起煲煮,酸甜開胃。此外,土豆牛肉湯也是最經典的搭配之一,其鮮味十足,還能健脾養胃。
6、山藥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益心安神等保健作用。山藥適合跟肉類一起煲湯,不但能使肉湯營養加倍,還有利於肉湯中營養素的吸收。常跟山藥搭配的肉類有排骨、牛肉、鴨肉、羊肉等。
7、早晨喝粥最養胃
腸胃在經歷瞭一個夏天的“冷飲轟炸”後,脾胃功能就會減弱,再加上秋天多風、氣候幹燥,稍不註意就會被感冒發燒盯上,這時應該選擇一些容易消化的滋補食物,讓身體機能能夠順利適應從夏熱至秋涼的過程,粥就具備瞭這個功能。每天早上空腹胃虛,喝上一大碗熱粥,不但讓腸胃得到滋養,減少消化系統的負擔,還能補充營養,為一天的工作養精蓄銳。
秋季氣候幹燥,人們容易出現口幹舌燥、幹咳無痰等燥熱現象。適當喝粥,則能和胃健脾,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在煮粥時,加入梨、蘿卜、芝麻等藥食俱佳的食物,更具有益肺潤燥的功效。中老年人早上可以喝點雜糧粥,能提神養氣;養胃的話,山藥粥最好。晚上喝點甜粥能鎮靜安神,如百合粥;黑豆粥補腎效果最佳。
8、吃鴨肉去秋燥
鴨和雞同為禽類,功效卻大不相同。雞尤其適合的冬季進補,民間素有“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說法。而鴨屬於水禽,元朝的禦醫忽思慧在《飲善正要》裡說,鴨肉味甘、冷、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可用於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癥。“經常食用鴨肉對體弱陰虛、水腫食少、大便幹燥、低熱者最為有益。”專傢表示,因此,夏秋的燥熱季節最適合吃鴨。相比之下,豬牛羊等其他肉類就稍遜一籌。
鴨肉富含維生素B2,對人體新陳代謝及神經,心臟,消化和視覺的維護都有良好的作用;維生素E能幫助人體清除多餘自由基,抗衰老。鴨肉中的脂肪化學成分近似橄欖油,也具有降低膽固醇的效果。中醫認為,鴨肉可以滋陰養血,有利消腫,益胃生津的效果,也有益於咳嗽水腫,小便不利,大便幹燥,食欲不佳的人。
此外,鴨肉對心臟也有好處。100克鴨肉裡面大概含有300毫克的鉀,鉀跟心臟節律有關,而且鉀高瞭能夠對抗鈉。鹽吃多瞭鈉高瞭是造成高血壓的原因,所以,日常生活多吃點鴨肉取代其他的肉菜,是非常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