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紀念伍子胥說: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是五月五日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自刎而死後,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2、紀念屈原:戰國末期的楚國人屈原是個飽讀詩書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瞭不起的政治傢,可惜他勢力單薄無力變法,所以兩次遭人離間被楚王被流放,最終在江南聽到楚國被秦國打敗的消息後投身滾滾江河之中。屈原愛民如子,禮賢下士,所以深受江南百姓愛戴,百姓知道屈原投江之後便紛紛前往去救屈原。一些水性好的人則劃船在江上尋找打撈,一些則在岸邊倒雄黃酒入江,因為百姓害怕水中蛟龍吞食屈原屍體所以將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用藥將水中蛟龍水獸藥暈。
3、可是尋找瞭好久都不見屈原屍體,後來一條暈死的蛟龍浮上水面,人們看到這蛟龍的龍須上僅有一片屈原的衣襟,人們憤怒不已,便把那蛟龍扒瞭皮,抽瞭筋,並把蛟龍的筋做成手鏈給小孩佩戴。雖然白般努力,但是終究屈原還是被大江吞噬,所以百姓為瞭紀念屈原,便把那天定為端午節,這便是端午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