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歿”表示死,來源於“沒”。讀音:mò。古人用沉沒比喻死亡,“沒”是死的委婉說法,如:曹操《加棗祗子處中封爵並祀祗令》:“不幸早沒。”後來易水旁為歹旁,亦作“歿”,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其身未歿,諸侯倍叛。”
2、歿在古代的用法:
(1)歿在殯葬中的區別:古代對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後,稱呼也不同。《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稱不祿,庶人死稱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稱為歿。
(2)薨歿,指王侯死亡。北齊顏之推《顏氏傢訓·風操》:“梁孝元年少之時,每八月六日載誕之辰,常設齋講:自阮修容薨歿之後,此事亦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