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鈔 yán chāo
詞語解釋:
宋代官府發給商人支領和運銷食鹽的憑證。後稱鹽引﹑鹽票。
分詞解釋:食鹽:
1.吃鹽。
2.無機化合物。成分是氯化鈉。無色或白色結晶體,呈粒狀或塊狀,味咸,是重要的調味劑和防腐劑,並可供藥用和工業用。
發給:
1.分給。如:發給每個人三個夾餡面包。
2.指在要求、投標或出價之後判給或分給。如:發給某人的伐木權。
官府:
①舊時稱行政機關,特指地方上的。
②稱封建官吏。
鹽引:
1.古代官府在商人繳納鹽價和稅款後,發給商人用以支領和運銷食鹽的憑證。始於宋代。
2.指鹽包。每引四百斤或七百斤不等。
鹽票:
即鹽引。明清時有的地方引﹑票並行。清代由戶部印發的稱鹽引,由各地鹽政所發的稱“鹽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