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子 tū zǐ
詞語解釋:
頭發脫落的人。
(1) [baldhead;baldpate]
(2) 即禿頭
(3) 〈方〉∶禿瘡
分詞解釋:頭發:
人的前額以上﹑兩耳以上和後頸部以上生長的毛。
脫落:
1.脫掉;落下。
2.指文字遺漏。
3.猶輕慢;疏闊。
● 子 zǐ ㄗˇ
◎ 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後輩人,年輕人)。
◎ 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
◎ 動物的卵:魚子。蠶子。
◎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 )。棋子兒。
◎ 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
◎ 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
◎ 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
◎ 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醜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
◎ 用於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
◎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 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後,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
◎ 個別量詞後綴(讀輕聲):敲瞭兩下子門。
◎ 姓。
● 禿 tū ㄊㄨˉ
◎ 人無頭發,山無樹木,樹木無枝葉:禿子。禿頭。禿頂。
◎ 鳥羽毛脫落,物體失去尖端:禿鷲。禿筆。禿針。
◎ 表示不圓滿、不周全:文章的開頭寫得有點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