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 zhèn dàn
詞語意思:
古代印度稱中國為震旦。
分詞解釋:古代:
①過去距離現代較遠的時代(區別於‘近代、現代’)。在我國歷史分期上多指19世紀中葉以前。
②特指奴隸社會時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時代)。
印度:
南亞國傢。中國西南面鄰國。面積297.47萬平方千米。人口9.38億(1995年),居世界第二位。首都新德裡。地形分西北部山區、恒河印度河平原、德幹高原三部分。大部分屬熱帶季風氣候。工業已形成較完整體系。農業為重要經濟部門。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麥、棉花、黃麻、花生、甘蔗和茶等,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
①古時“中國”含義不一。或指京師為“中國”。《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毛傳:“中國,京師也”。《史記.五帝本紀》:“夫而後中國,踐天子位焉。” 裴駟集解:“劉熙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或指華夏族,漢族地區為中國(以其在四夷之中)。《詩.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又《禮記.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而華夏族,漢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因稱其地為“中國”,與“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華”含義相同。初時本指河南省極其附近地區,後來華夏族,漢族活動范圍擴大,黃河中下遊一帶,也被稱為“中國”。《晉書.宣帝紀》:“孟達於是連吳固蜀,潛圖中國。”(“中國”指立國於黃河中下遊的魏國),甚至把所統轄的地區,包括不屬於黃河流域的地方, 也全部稱為“中國”。《史書.天官書》:“其後秦遂以兵滅六國,並中國。”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始專指我國傢全部領土,不作他用。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③中國(Madhya-desa)。古地名。即恒河中下遊一帶的中印度,佛教徒譯稱“中國”。見《法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