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犢 míng dú
詞語解釋:
指春秋晉賢大夫竇鳴犢。孔子欲赴晉,聞其已被趙簡子所殺,乃止。亦泛指賢臣。
分詞解釋:春秋:
①年歲;光陰:苦度春秋|他在講臺上耕耘瞭四十個春秋。
②泛指歷史:甘灑熱血寫春秋。
③時代名。因魯國編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這個時期。
④儒傢經典之一。編年體春秋史。相傳由孔子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記載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史事,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⑤古代史書的通稱。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思想傢、政治傢、教育傢。儒傢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曾任魯國司寇,後周遊列國。晚年又收徒講學,弟子相傳有三千人。其學說以仁為核心,而“仁”的執行又要以“禮”為規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張,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自漢以後,經過不斷補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影響極大。著作有《論語》。
簡子:
1.亦作“?子”。
2.簡帖。
3.說唱曲藝時用以伴奏的打擊樂器。由竹片或木板制成。
4.植物名。
大夫:
①古代官職名,位居卿之下,士之上。秦漢後有禦史大夫、光祿大夫等,唐代以後稱高級文職官階為大夫。
②(dài-)宋代醫官置大夫以下官階,後以之稱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