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 míng wáng xīng
詞語解釋:
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離太陽的次序計為第九顆行星。1930年由美國湯博根據美國天文學傢洛韋爾的計算發現。與太陽平均距離59億千米。直徑2300千米,平均密度0.8克/立方厘米,質量1.43×10^25克。公轉周期約248年,自轉周期6.387天。表面溫度在-220°c以下。表面可能有一層固態甲烷冰。有一顆衛星。
[Pluto] 太陽系中最遠的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5.6×10 9 公裡。它環繞太陽公轉的恒星周期是248.4年。1978年美國發現冥王星有一顆衛星,直徑約為800公裡,距離冥王星約19000多公裡,從而得出冥王星的直徑約為2400公裡
分詞解釋:次序:
1.先後順序。
2.猶次第。常態。
3.調節;安排。太陽系:
以太陽為中心的天體系統。由太陽、九大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構成。其中太陽質量占99.86%,其他天體都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繞太陽公轉。其起源有多種學說,如星雲說、災變說等,現尚無定論。
行星:
圍繞太陽運行的一種天體。是太陽系的重要成員。一般不發光,受太陽照射時才能被觀測到。已知太陽系有九顆行星,按距離太陽的次序(由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九大行星:
太陽系的九大行星。指在橢圓軌道上繞太陽轉的主要天體。它們不能發光,以反射太陽的光而發亮。按距太陽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