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鴞 chī xiāo
詞語解釋:
1.亦作“鴟梟”。
2.鳥名。俗稱貓頭鷹。常用以比喻貪惡之人。《詩.豳風.鴟鴞》:“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鴟梟鳴衡扼﹐犲狼當路衢。”李善註:“鴟梟﹑豺狼﹐以喻小人也。”明王錂《春蕪記.解嘲》:“他奸謀恣行﹐恨鴟梟惡吻﹐把鳳雛喧憎。”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我們能夠大叫﹐是黃鶯便黃鶯般叫;是鴟鴞便鴟鴞般叫。”一說﹐指鷦鷯。又稱桃蟲鳥。見《詩.豳風.鴟鴞》王先謙集疏。
分詞解釋:
貓頭鷹:
鳥綱,鴟科鳥類的通稱。頭部寬大似貓頭。喙和爪呈鉤形,十分銳利。兩眼位於頭部正前方,視野寬廣。飛行時無聲。晝伏夜出,以鼠類為主食。為農林益鳥。
梟鳴:
1.梟鳥鳴叫。迷信以為不吉之兆。
2.梟鳥鳴叫。迷信以為軍中得勝之兆。
犲狼:
1.同“豺狼”。
2.兩種貪婪兇殘的野獸。常以喻兇暴的人。
豳風:
《詩經》的十五《國風》之一。共計七篇二十七章,都是西周時代的詩歌。
隨感:
1.隨時產生的一些感受。
2.稱反映這些感受的文章的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