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歷 yīn lì
詞語解釋:
全稱“太陰歷”。歷法的一種。以朔望月為編歷的基礎。月的平均天數與朔望月長度接近,大月30天,小月29天;年的長短是月的整數倍,與回歸年無關。如古希臘歷與伊斯蘭歷等。
[lunar calendar] 歷法的一類,根據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周期而制定,通常所說的“陰歷”指中國舊時用的歷法,就是夏歷。也說“農歷”
分詞解釋:回歸年:
太陽中心連續兩次經過春分點所需要的時間。一個回歸年等於365天5小時48分46秒。也叫太陽年。朔望月:
又稱“太陰月”。月球繞地球公轉相對於太陽的平均周期。為月相盈虧的周期。以從朔到下一次朔或從望到下一次望的時間間隔為長度,平均為29.53059天。
平均:
①一致;統一:平均如一|天下平均,合為一傢。
②均勻;無輕重或多少之分:平均分配|平均主義。
③將總數按份兒均勻計算:平均數|平均成績|平均工資。
小月:
1.農歷以月僅二十九日為小月。
2.陽歷以三十日為小月。
3.小產。俗稱做產為“坐月子”﹐故稱小產為“坐小月子”﹐簡稱“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