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百科

羊痘(Qrf)是羊感染痘病毒後,皮膚上發生化膿性炎癥,再傳染給人,使人的皮膚也發生化膿性炎癥.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病因

(一)發病原因

羊痘是一種在電鏡下呈編織狀外觀的圓柱形類痘病毒引起,是綿羊普遍發生的疾病.

羊痘病毒是一種乙醚敏感的DNA病毒,在電鏡下呈圓柱形,末端凸出,中央有致密的DNA核心和一寬闊的,層板狀衣殼,其大小為200×300nm,能在人羊膜細胞和原始恒河猴腎細胞培養上生長,此病毒主要侵犯羊,人是由於直接接觸病羊污染的物質而被感染,故多見於牧羊人,獸醫及屠宰人員等,尚未見人與人之間相互傳染的報道,傳染後有終生免疫力.

(二)發病機制

羊痘是一種在電鏡下呈編織狀外觀的圓柱形類痘病毒引起,是綿羊普遍發生的疾病,主要影響羔羊,是接觸感染,人是由於直接接觸病羊污染的物質而被感染,故多見於牧羊人,獸醫及屠宰人員等,尚未見人與人之間互相傳染的報道,傳染後有終身免疫力,病毒接種在人獲得成功,把人和動物的損害進行組織培養有病毒生長.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症状

潛伏期5~6天,初起為紅色或紫紅色的小丘疹,質地堅硬,以後擴大成為頂端扁平水皰,能發展成出血性大皰或膿皰,中央可有臍凹,大小為2~3cm,最大可達5cm,在24~48h內皰破表面覆蓋厚的淡褐色焦痂,痂四周有較特殊的灰白色或紫色暈,其外再繞以紅暈,以後變成乳頭瘤樣結節,最後變平,幹燥,結痂而自愈,病程一般為3周,也可長達5~6周,獲得永久性免疫,再次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較常見,皮損數目不多,為單個或數個,好發於手指,手,前臂及面部等暴露部位,除瞭局部有輕微腫痛及瘙癢外,無全身癥狀或僅有微熱,局部淋巴結腫大,有些病人在發病後2周時,軀幹部可發生一過性斑丘疹,亦可在四肢伸側出現多形紅斑樣皮疹,巨大的向外生長的皮損,類似化膿性肉芽腫或惡性腫瘤,可見於免疫力低下或AD患者,偶可見病毒血癥,表現為廣泛的丘疹,水皰或大皰性皮損.

根據接觸史,典型皮疹,自愈過程,一般不難診斷,如有懷疑,可將損害的痂皮或活檢組織放在電鏡下觀察,如發現病毒包涵體可明確診斷,在組織培養上病毒生長緩慢.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检查

1.周圍血象白細胞計數可暫時升高,淋巴細胞相對增加.

2.血清抗體測試山羊和病人恢復期血清中能發現中和抗體.

3.電子顯微鏡檢查痂及病損組織內可見羊痘病毒.

4.組織病理表皮明顯細胞內及細胞間水腫,空泡形成以及氣球狀變性,真皮有密集的細胞浸潤,中央主要是組織細胞和巨噬細胞,周圍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很少有多形核白細胞浸潤,整個損害有許多內皮細胞增生和腫脹的小血管,在真皮血管內皮細胞的胞質裡可以看到嗜酸性包涵體.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预防

1、避免接觸患羊痘的綿羊和山羊,對2~3周羔羊接種羊痘活病毒疫苗可終生免疫.

2、平時做好羊群飼養管理工作,經常打掃羊圈,保持幹燥清潔.

3、羊群中已發病時,立即隔離病羊並消毒羊舍,場地,用具,對未發病的羊隻或鄰近已受威脅的羊群可用疫苗緊急接種.

4、在實驗室制備疫苗的工作人員防止自身接種.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治疗

(一)對人的治療

根據接觸史、典型皮疹、自愈過程,一般不難診斷.如有懷疑,可將損害的痂皮或活檢組織放在電鏡下觀察,如發現病毒包涵體可明確診斷.在組織培養上病毒生長緩慢.

1.避免接觸患羊痘的綿羊和山羊.對病羊應首先加強護理,註意衛生,給予軟嫩而容易消化的飼料,圈舍要暖和而通風,最好在天晴時放牧,讓病羊能曬曬太陽.特別是在發疹期,要加強保溫.鋪上墊草,供給溫水.

2.在實驗室制備疫苗的工作人員防止自身接種.

3.2~3周羔羊接種羊痘活病毒疫苗可獲終身免疫.

4.患者一般作對癥處理.對皮膚上的痘瘡,塗以碘酊或紫藥水;水泡或膿皰破裂後,應先用3%來蘇兒或石炭酸洗滌,然後塗藥;對黏膜上的病灶先用0.1%高錳酸鉀洗滌後,塗以碘甘油或紫藥水.

5.巨大而向外生長的皮損可從真皮下部予以切除.

(二)對病羊的治療:

(1)中獸醫辨證施治.中獸醫認為羊痘是由濕熱所引起的一種疫病,是因內傷飲食的脾胃運化失調,而濕熱內積.

A)“葛根湯":葛根、紫草、蒼術各15克,黃連9克(或黃柏15克),白糖、綠豆各30克煎灌,每日1劑,連服3劑.功效主治:健脾燥濕、清熱解毒、發表和裡,內清五臟六腑之濕,外解肌肉皮毛之毒.根據驗證資料,紫草、黃連、黃柏都有抑制病毒的作用(上述濕、熱、毒均可理解為病毒).紫草有效成分為乙酰紫草素,黃連、黃柏均含有小檗堿(即黃連素).

B)雙花、板藍根、蟬蛻各12克,連翹、防風、生甘草各9克,煎灌,隔日1次.主治功效:清熱解毒,解痙透疹,發汗祛風,散結消腫止痛.

(2)現代療法:

1、首先應加強護理,註意衛生,給予軟嫩而容易消化的飼料,圈舍要暖和而通風,最好在天晴時放牧,讓病羊能曬曬太陽.特別是在發疹期,要加強保溫.鋪上墊草,供給溫水.

2、病初可註射免疫血清,1.5千克左右重的羊註射20毫升,體重大者應多加註射,但血清較貴,不太劃算,故宜用於貴重的種羊和幼羔.

3、皮下註射0.1%麝香酒精溶液.這是青海牧民的治療經驗,經過獸醫診斷實驗室試驗,證明效果良好.配制方法:將麝香1克研碎,加無菌蒸餾水1000毫升,為促進溶解,可稍微加溫.將此溶液靜置1周後再行過濾.濾得的溶液呈棕紅色,清朗透明,有特殊氣味.亦可將麝香溶於生理鹽水或60度的白酒中,濃度同前.用法:皮下註射1毫升.必要時重復註射1~2次.病羊(出現丘疹以後)於註射後第4天即見結痂,開始痊愈.嚴重的於註射後第2天即可恢復食欲及反芻,精神亦見好轉.

4、局部治療對皮膚上的痘瘡,塗以碘酊或紫藥水;水泡或膿皰破裂後,應先用3%來蘇兒或石炭酸洗滌,然後塗藥;對黏膜上的病灶先用0.1%高錳酸鉀洗滌後,塗以碘甘油或紫藥水.

5、惡性山羊痘,采用“九一四"治療,劑量為0.01克/千克體重,配成5%的溶液,靜脈註射.一般成年羊用0.3克,溶於生理鹽水10毫升中即可,平均15~20千克的成年奶羊,用量不得超過0.4~0.5克;5月齡以下的仔山羊不超過0.1~0.15克;5月齡以上的仔羊不超過0.2~0.25克,註射後有不安、呻吟等中毒現象,但第2天即體溫下降,恢復食欲,全身狀況好轉.早期病羊在註射後1周左右痊愈,膿皰期與水泡期的可以迅速制止其繼續發展.

(二)預後

巨大的向外生長的皮損,類似化膿性肉芽腫或惡性腫瘤,可見於免疫力低下或AD患者,偶可見病毒血癥.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饮食

註意休息、勞逸結合,生活有序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羊痘 傳染性膿皰性皮病 傳染性深膿皰疹 感染性唇部皮炎并发症

羊痘發生後,常常伴發並發癥,如呼吸道炎癥,肺炎,關節炎,胃腸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靜脈炎 I80.901 脈管炎 血栓性靜脈炎 牙齦瘤 耳結核 A18.651+ 小兒弱視 dimsightedness 充血性心力衰竭 I50.001 心力衰竭 日光性角化病 日光性角化病 老年性角化病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