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百科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proteln—energymalnutrition,PEM)是由於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質所致的一種營養缺乏癥,主要見於3歲以下嬰幼兒.臨床上以體重明顯減輕、皮下脂肪減少和皮下水腫為特征,常伴有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紊亂.急性發病者常伴有水、電解質紊亂,慢性者常有多種營養素缺乏.臨床常見三種類型:能量供應不足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質供應不足為主的浮腫型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消瘦—浮腫型.
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病因
1.攝人不足 小兒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對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的需要相對較多,喂養不當是導致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時添加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奶粉配制過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時添加輔食;長期以淀粉類食品(粥、米粉、奶糕)喂養等.較大小兒的營養不良多為嬰兒期營養不良的繼續,或因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偏食、挑食、吃零食過多、不吃早餐等引起.
2.消化吸收不良 消化吸收障礙,如消化系統解剖或功能上的異常如唇裂、腭裂、幽門梗阻、遷延性腹瀉、過敏性腸炎、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等均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加 急、慢性傳染病(如麻疹、傷寒、肝炎、結核)的恢復期、生長發育快速階段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營養相對缺乏;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發熱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等均可使營養素的消耗量增多而導致營養不足.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早產、雙胎因追趕生長而需要量增加可引起營養不良.
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症状
體重不增是營養不良的早期表現.隨營養失調日久加重,體重逐漸下降,患兒主要表現為消瘦,皮下脂肪逐漸減少以至消失,皮膚幹燥、蒼白、皮膚逐漸失去彈性、額部出現皺紋如老人狀、肌張力逐漸降低、肌肉松弛、肌肉萎縮呈“皮包骨"時、四肢可有攣縮.皮下脂肪層消耗的順序首先是腹部,其次為軀幹、臀部、四肢、最後為面頰.皮下脂肪層厚度是判斷營養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營養不良初期,身高並無影響,但隨著病情加重,骨骼生長減慢,身高亦低於正常.輕度營養不良,精神狀態正常,但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應差,體溫偏低,脈細無力,無食欲,腹瀉、便秘交替.合並血漿白蛋白明顯下降時,可有凹陷性浮腫、皮膚發亮,嚴重時可破潰、感染形成慢性潰瘍.重度營養不良可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如心臟功能下氏可有心音低鈍,血壓偏低,脈搏變緩,呼吸淺表等.
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检查
血清白蛋白濃度降低是最重要的改變,但其半衰期較長(19
~21天)故不夠靈敏.視黃醇結合蛋白(半衰期10小時)、前白蛋白(半衰期1.9天),甲狀腺結合前白蛋白(半衰期2天)和轉鐵蛋白(半衰期3天)等代謝周期較短的血漿蛋白質具有早期診斷價值.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I)不僅反應靈敏且受其他因素影響較小,是診斷蛋白質營養不良的較好指標.營養不良小兒牛磺酸和必需氨基酸濃度降低,而非必需氨基酸變化不大;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膽堿酯酶、轉氨酶、堿性磷酸酶、胰酶和黃嘌呤氧化酶等活力均下降,經治療後可迅速恢復正常;膽固醇,各種電解質及微量元素濃度皆可下降;生長激素水平升高.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预防
預後取決於營養不良的發生年齡、持續時間及其程度,其中尤以發病年齡最為重要,年齡愈小,其遠期影響愈大,尤其是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易發生缺陷.本病的預防應采取綜合措施.
1.合理喂養 大力提倡母乳喂養,對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養者應及時給予指導,采用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並及時添加輔助食品;糾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習慣,小學生早餐要吃飽,午餐應保證供給足夠的能量和蛋白質.
2.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 堅持戶外活動,保證充足睡眠,糾正不良的衛生習慣.
3.防治傳染病和先天畸形 按時進行預防接種;對患有唇裂、腭裂及幽門狹窄等先天畸形者應及時手術治療.
4.推廣應用生長發育監測圖 定期測量體重,並將體重值標在生長發育監測圖上,如發現體重增長緩慢或不增,應盡快查明原因,及時予以糾正.
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治疗
營養不良的治療原則是積極處理各種危及生命的合並癥、祛除病因、調整飲食、促進消化功能.
1.處理危及生命的並發癥 嚴重營養不良常發生危及生命的並發癥,如腹瀉時的嚴重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酸中毒、休克、腎功能衰竭、自發性低血糖、繼發感染及維生素
A缺乏所致的眼部損害等.有真菌感染的患兒,除積極給予支持治療外,要及時進行抗真菌治療及其他相應的處理.2.祛除病因 在查明病因的基礎上,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糾正消化道畸形,控制感染性疾病,根治各種消耗性疾病、改進喂養方法等.
3.調整飲食
PEM患兒的消化道因長期攝人過少,已適應低營養的攝人,過快增加攝食量易出現消化不良、腹瀉,故飲食調整的量和內容應根據實際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完成,不能操之過急.輕度營養不良可從每日250-330kJ/kg(60~80kcal/kg)開始,中、重度可參考原來的飲食情況,從每日165~230kJ/kg(40-55kcal/kg)開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較好,可逐漸加到每日500-727kJ/kg(120~170kcal/kg),並按實際體重計算熱能需要.母乳喂養兒可根據患兒的食欲哺乳,按需哺喂;人工喂養兒從給予稀釋奶開始,適應後逐漸增加奶量和濃度.除乳制品外,可給予蛋類、肝泥、肉末、魚粉等高蛋白食物,必要時也可添加酪蛋白水解物、氨基酸混合液或要素飲食.蛋白質攝人量從每日1
.5~2.0g/kg開始,逐步增加到3.0-4.5g/kg,過早給予高蛋白食物、可引起腹脹和肝腫大.食物中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饮食
多吃一下營養豐富的食物.
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并发症
常見的並發癥有營養性貧血,以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最為常見,貧血與缺乏鐵、葉酸、維生素B12
、蛋白質等造血原料有關.營養不良可有多種維生素缺乏,尤以脂溶性維生素A、D缺乏常見.在營養不良時,維生素D缺乏的癥狀不明顯,在恢復期生長發育加快時癥狀比較明顯.約有3/4的病兒伴有鋅缺乏,由於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種感染,如反復呼吸道感染、鵝口瘡、肺炎、結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嬰兒腹瀉常遷延不愈加重營養不良,形成惡性循環.營養不良可並發自發性低血糖,患兒可突然表現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脈搏減慢、呼吸暫停、體溫不升但無抽搐,若不及時診治,可致死亡.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