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脫

厥脫

厥脫

厥脫百科

厥脫是由各種致病因素急劇影響,導致人體陰陽平衡失調、氣血逆亂、陽氣衰亡、陰血外脫的危重病證.臨床以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煩躁不安、脈細弱、血壓急劇下降為主要特征.

厥脫

厥脫

厥脫病因

患者多有急起失血、失水,或創傷,或感受邪毒熾盛,或臟腑氣機失常、氣血壅滯,或藥物的過敏反應等病史.

厥脫

厥脫

厥脫症状

典型癥狀:面色蒼白(73%)少尿(72%)煩躁不安(70%)無尿(70%)弱脈(69%)四肢發冷(69%)

臨床所見患者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或高熱驟降,大汗淋漓,少尿或無尿,脈細弱等證候表現.血壓下降.患者病前血壓正常者,收縮壓降至ll千帕以下;原有高血壓者,收縮壓較前降低4千帕或較原有水平降壓20%.脈壓差小於2.8千帕.

厥脫

厥脫

厥脫检查

1、輕度:收縮壓<80mmHg,脈壓差<20mmHg.中度:收縮壓在50mmHg以下,脈壓差<20mmHg.重度:收縮壓在30mmHg以下.心率增快,尿量減少(25~30ml/L).

2、實驗室檢查:根據不同病因,可參考必要的特異性實驗檢查,如血氣分析、血流動力學及血液流變學等指標.

3、中心靜脈壓(CVP):CVP監測隻適用於血壓下降、CVP降低,臨床上判斷為心肺功能正常的厥脫患者.

厥脫预防

厥脫的病因復雜,病情危重,在積極救逆固脫的同時,必須加強對原發病的治療,必要時中西醫結合搶救治療.

厥脫治疗

厥脫總的治療原則為救逆固脫.臨床上應結合證候表現,區別氣脫、血脫、亡陽、亡陰,分別遣方用藥予以救治.另外,氣脫與血脫,亡陰與亡陽,關系密切,可以相互影響與轉化,治療時應當註意.

氣脫型

證見驟然發生,面色蒼白或青灰,四肢厥冷,汗多神疲,氣促息微,口淡不甚渴飲,小便色清量少.舌淡,脈細弱.

治法補氣固脫.

方藥

1.主方獨參湯(張介賓《景嶽全書》)處方:高麗參,加水,蓋嚴燉20―30分鐘,取汁慢慢呷服,渣再加水燉服2~3次.如無高麗參,可用紅參或吉林參等代替.若汗多難止者,加北芪,糯稻根,煅牡蠣,水煎服.

2.中成藥高麗參註射液,先以4-8毫升加50%葡萄糖液40毫升靜脈推註,後接10~20毫升加10%葡萄糖500毫升靜脈滴註.

血脫型

證見多發於失血之後,面色蒼白,頭暈眼花,汗出,煩躁,心悸,口幹口渴.舌淡而幹,脈細數或芤大.

治法攝血固脫.

方藥

1.主方獨參湯(張介賓《景嶽全書》)加味

處方:吉林參,炙黃芪,阿膠(烊化).煎水候稍冷,頻服.

若黑便柏油樣者,加紫珠草,崗捻根,地捻.吐血、咯血者,加童便50一100毫升(沖服),仙鶴草25克.

2.中成藥高麗參註射液,以8毫升加50%葡萄糖液40毫升靜脈推註,後接生脈註射液20~30毫升加.10%葡萄糖液500毫升靜脈滴註.

亡陰型

證見大汗淋漓,煩躁不安,面色潮紅,口渴咽幹,尿少.舌紅幹,脈細數無力.

治法益氣救陰固脫.

方藥

1.主方生脈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味

處方:西洋參,麥冬,五味子,枳實,生地黃.水煎服,每日2~3劑.

若發熱、氣粗者,加石膏,西瓜翠衣,天花粉.

2.中成藥參麥註射液.10毫升加50%葡萄糖液40毫升靜脈推註,後接20-30毫升加10%葡萄糖液500毫升靜脈滴註.

亡陽型

證見大汗淋漓,身涼肢冷,面色蒼白,神情淡漠,氣息微弱,口淡不渴.舌淡潤,脈微欲絕.

治法回陽救逆固脫.

方藥

1.主方參附湯(陳自明《婦人良方》)加味

處方:紅參,熟附子,炮薑,大棗,當歸,桂枝,細辛,通草.水煎服,每日2劑.

若面紅、身熱者,屬陰陽俱亡者,加麥冬,五味子,生地黃,枳實.

2.中成藥參附註射液,先以6-8毫升加50%葡萄糖液40毫升靜脈推註,後接10~20毫升為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靜脈滴註.

3.單方驗方抗寒厥脫方(廣州中醫學院一附院《中醫臨床診療常規》)

處方:高麗參,炮附子,黃精,枳實,炙甘草.水煎服.

厥脫的其他療法

1.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加局部選穴刺激治療)

2.針灸治療

(1)灸法:直接艾灸或懸灸氣海、關元、足三裡、膻中穴,每穴4-5壯或20分鐘,適用於亡陽氣脫者.直接灸大敦穴3-5壯(或隱白穴1-3壯),適用於亡陰氣脫者.

(2)針法:取左耳腎上腺區配內關穴,持續電針;取人中、中沖、內關、足三裡穴,針刺並用間歇刺激手法.

厥脫饮食

厥脫的病因復雜,病情危重,在積極救逆固脫的同時,必須加強對原發病的治療,必要時中西醫結合搶救治療.

輕微的時候是需要積極的使用一些藥食同源的材料來幫助恢復身體的情況,比如人參、高麗參、附子、黃精等食物.

如果是嚴重的話就是需要積極的采取中西醫結合做治療的,這個時候是不能進食飲食的.

厥脫并发症

大量失血或劇烈吐瀉,可導致傷津血脫;傷津過甚,氣不欲津,津不化氣,也可導致氣隨血(津)脫;氣脫陽微,陽微寒甚之極,可出現亡陽危重證候;血脫津傷之極,導致陰液衰亡,也可出現亡陰的危重證候.陰陽之根本在於腎,陰陽平衡調濟在於心、腎,故厥脫的病變復雜,病變影響遍及五臟六腑,但關鍵所在還是心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顱骨缺損 皮膚瘙癢 瘙癢癥 羊膜腔感染綜合征 羊膜腔感染綜合癥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循環系統疾病 雷諾病 男性更年期綜合癥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