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黃韌帶骨化癥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百科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是指頸椎黃韌帶反復的損傷累及和反應性修復過程導致瞭韌帶的骨化,從而引起一系列癥狀的一類疾病.這是一種老年性疾病,50~60歲年齡組的比例較高,並且發病率有隨著年齡的增加增高的趨勢.患者以男性居多,男女之比為2∶1,黃韌帶的骨化常見於中、下頸椎,以頸5~6最多,其次為頸4~5與頸6~7,病變范圍多為1~2個椎節,多節段黃韌帶骨化十分少見,在同一節段內,兩側病灶與單側病灶的發生率相近.單側病灶以左側為多見.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病因

(一)發病原因

黃韌帶骨化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局部力學因素,代謝異常,傢族遺傳等眾多因素關系密切,各種使黃韌帶的骨附著部負荷異常增強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韌帶損傷,而反復的損傷累及和反應性修復過程將導致韌帶的骨化.

與後縱韌帶骨化的發病情況一樣,黃韌帶骨化癥在日本,東南亞等以食稻谷等含糖量較高食物為主的地區及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多發,可見黃韌帶骨化與糖代謝等全身情況有關,許多學者提出黃韌帶骨化實際上屬於脊柱韌帶骨化癥的一部分,也有人提出該病與遺傳因素,如HLA抗原系統,種族差異均有關,因曾有一例同卵雙生子同時患有黃韌帶骨化並發後縱韌帶骨化的報道.

(二)發病機制

黃韌帶骨化方式

黃韌帶骨化多開始於其在椎板上緣附著處和上關節突的內側,並逐漸向上方,前方和中線方向發展,且向前發展還可以引起所謂椎弓根肥厚(hyperostosisofpedicle),病理組織學研究表明,黃韌帶骨化方式主要是軟骨內成骨,在病變早期,纖維結構排列紊亂,膠原纖維顯著增生,彈力纖維極度減少,在腫脹的膠原纖維中,有許多纖維軟骨細胞及大量島狀骨化灶,骨化灶中有骨小梁,骨髓腔及哈佛管,正常情況下,黃韌帶的營養血管存在於椎板邊緣的中線部及上關節突的前部,在骨化灶正形成時,可在其邊緣發現大量血管組織伴隨.

黃韌帶的鈣化和骨化

曾有學者發現黃韌帶鈣化灶中有軟骨化生及軟骨內骨化,因而考慮黃韌帶的鈣化和骨化屬同一病理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但絕大多數學者認為,黃韌帶鈣化和骨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病理過程,黃韌帶鈣化時厚度明顯增加,並含有骨砂樣或石灰乳樣結節,光鏡檢查為鈣鹽沉著於纖維或軟骨基質中,鈣化灶周圍有較多的多核巨細胞,組織細胞,淋巴細胞浸潤,呈肉芽腫樣異物反應,與以骨小梁,骨髓結構為特征的黃韌帶骨化是完全不同的,對鈣化物進行X線衍射分析,發現其為羥基磷灰石,焦磷酸鈣,磷酸鈣等礦物質結晶體.

頸椎黃韌帶骨化

頸椎黃韌帶骨化形成結節突起,造成由韌帶病變引起的骨性椎管狹窄,黃韌帶椎板間部及關節囊部的骨化分別造成椎管中央部或神經根管部狹窄,或者椎管中央部及神經根管部同時都有狹窄,壓迫局部頸髓及神經根,脊髓神經出現充血,水腫,直徑變細,脫髓鞘等病理改變,神經系統的損害,除因局部反復受到的輕微壓迫所致外,還與長期存在的輕度微循環障礙有關.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症状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在臨床上表現為頸椎管狹窄引起的脊髓壓迫癥狀,患者大多以肢體疼痛,麻木起病,尤以上肢及手指麻木居多;癥狀加重時,出現肢體腫脹,乏力,僵硬,活動不靈活,並伴有頸部疼痛,僵直,活動受限,酸脹等癥狀;部分患者可有胸部束帶感,下肢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出現行走不穩,患者描述行走時有踩棉花樣感覺;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和性功能障礙;脊髓受壓明顯時,患者可出現錐體束癥狀,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髕陣攣,踝陣攣等,病理反射陽性等,感覺障礙的表現不盡相同,可出現脊髓節段平面性感覺障礙,神經根分佈的區域性感覺障礙和脊髓半側損傷(Brown-Sequard)綜合征.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检查

由於本病的臨床表現常與頸椎病,頸椎椎管狹窄癥等的表現相同,不具特征性,故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

X線平片上黃韌帶骨化陰影常與椎體影像重疊而難以辨別,在側位X線片上,可見椎板腹側或椎板之間有密度增高的骨化塊陰影,下緣位於下一椎板上緣,上緣終止於該椎板中1/2處,形狀常為三角形,如骨化灶較小或辨認有困難,可攝斷層片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值得指出的是,X線片上還常可觀察到其他不同部位,不同韌帶的骨化現象,有文獻表明,在頸椎黃韌帶骨化患者中,有近一半同時有脊柱不同部位的韌帶骨化,如胸椎黃韌帶骨化,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等,除此之外,尚可觀察到其他頸椎疾病,如頸椎退行性改變,發育性椎管狹窄及先天性頸椎畸形等.

脊髓造影表現為與骨化水平相一致的完全性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在X線片上常可見不完全梗阻的壓迫源來自於硬膜囊的後方.

2.CT檢查

CT檢查可清晰地顯示位於頸椎椎板腹側的團塊狀骨化灶其CT值與骨相同,並可見其向椎管內突出,壓迫頸髓,如做CT脊髓造影檢查,可見頸髓硬膜囊的受壓移位情況,進一步判定其受壓程度.

3.MRI檢查

MRI檢查時在MRI的胸1及胸2加權矢狀面圖像上,增厚,骨化的黃韌帶常呈低信號影突向椎管,造成頸椎背側硬膜囊壓迫,頸椎黃韌帶退變增厚時,在胸1,胸2加權時也呈等信號低信號突向椎管,但兩者在形態上常不盡相同,黃韌帶退變時常為多節段,半圓形陰影,而骨化灶則為單節段三角形影,且壓迫程度更為嚴重.

有學者指出,黃韌帶骨化灶與其他骨組織一樣含有骨髓及脂肪組織,在胸1加權像上也可呈高信號影,並有人對在MRI圖像上呈不同信號程度的黃韌帶骨化組織進行瞭相應的病理及免疫組化研究,發現MRI圖像上是等信號強度的區域為肥厚的韌帶中增生的小血管,標志著骨化進展期的開始.

盡管在橫斷面圖像上MRI檢查顯示頸椎黃韌帶骨化不及CT檢查清晰,但其可直接進行矢狀面成像,除顯示骨化灶對脊髓的壓迫程度外,還可反映出脊髓受壓後的信號變化情況,判斷疾病預後.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预防

黃韌帶骨化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故目前尚無有效預防措施.

(1)枕頭的高低:頸椎的生理前凸是維持正常狀態下椎管內外平衡的基礎.如果不枕枕頭或枕頭過低,則頸項過度後仰,可使頸椎前凸加大,椎體前方的肌肉、前縱韌帶因張力過大而疲勞,形成慢性損傷;而椎管後方的黃韌帶屈曲向前突入椎管;這時椎管雖被拉長但容積卻變小,脊髓及神經根易因髓核突出、骨贅等各種因素刺激或直接壓迫而出現臨床癥狀.如果枕頭過高,則頸項過度前屈,易致頸椎後方的肌群與項韌帶、棘上韌帶、棘間帶、黃韌帶勞損,頸椎管內的硬脊膜囊後壁被拉緊,並向前方移位,擠壓脊髓,特別是擠壓脊髓前中央動脈.

突出、脫出的髓核及骨贅,尤其遇到椎管發育性狹窄的病人,就會出現相應的癥狀與體征.頸椎病患者的枕頭高低一定要合適.不能過高或過低,應以睡在枕頭上不使頸項扭曲為原則,使頸椎保持正常的生理狀態,防止引起或加速頸椎的退變.一般枕頭的高低,以枕頭的直徑上下徑為宜,枕於頭後下的項部為宜.對於頸椎病的不同情況,適當調整枕頭的高度.對於頸椎間盤髓核脫出或突出,或椎體後緣骨贅等直接壓迫脊髓而有運動功能障礙者,枕頭可低一些,以減少椎管前方致壓物的壓迫.對黃韌帶肥厚、內陷,脊髓後方受壓者,枕頭可適當高一些,以減輕對脊髓的壓迫.對先天、後天性頸椎椎管狹窄伴有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頸椎結核、頸椎腫瘤、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的患者,其枕頭仍以正常高度為宜.

建議頸椎不好的人選擇用熱壓縮海綿枕,因為這樣的枕頭的首先外形符合人體整體正常生理曲線,使得睡眠時無論仰臥,側臥,頸椎部位,呼吸道恢復平時正常生理曲線,同時它的支撐力和軟硬度因為采用瞭高溫下熱壓縮特制海綿,所以是各種枕頭中最合適的,最符合人體工體學原理,並結合釹鐵硼磁礦石形成的磁療作用,三位一體,更有利於改善頸椎病.

(2)枕芯:常用的有養麥皮、蒲絨、木棉、稻殼、鴨絨、雞毛、鵝毛、慢回彈海綿枕芯,熱壓縮海綿枕芯等.前七種充填物均質輕,透氣性能好,但蒲絨易結塊;木棉、鴨絨價格高一些;稻殼主要產於南方,硬度大,產地廣,可隨意調整枕頭的高低.具體用什麼樣的枕芯充填物應根據個人習慣、經濟條件以及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理想的對頸椎病具有保護效果的枕芯應該是熱壓縮海綿枕芯,這種枕芯是一種具有特定功能的特殊枕芯,一般主要用於頸椎病,頸椎骨質增生,打鼾和失眠的使用.這種枕芯是采用優質海綿經過整體度量電控一體化切割,特別是在高溫下采用特殊熱壓縮處理技術和零壓力測試技術,形成特制熱壓縮海綿.

(3)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頭高的B形最好.其優點是:用中間低的部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兩頭高的部分可固定、制動頭頸部.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治疗

1.非手術治療

對癥狀較輕者,可采用非手術治療,包括頸部制動、頸托固定、理療、藥物治療等.但大多數患者的非手術治療的療效往往效果不佳.

2.手術治療

通常認為,當脊髓或神經根受壓癥狀明顯時,應行頸椎後路手術,徹底切除骨化增厚的黃韌帶,這是解除壓迫、恢復脊髓功能的有效措施,手術方式包括單純椎板切除術和椎板成形術.由於黃韌帶骨化灶常與椎板緣連續且與硬膜囊粘連,故在手術操作時要十分仔細,防止脊髓損傷及腦脊液瘺的發生,有硬膜囊破損時,應該進行手術修補.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饮食

飲食方面要做到規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嚴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攝入.

頸椎黃韌帶骨化癥并发症

可出現間歇性、慢性、進引性、痙攣性四肢癱瘓.

(1)上肢癥狀:主要是一側或雙側手部或臂部肌力減弱,並又出現麻木無力及手部活動靈活性減退,嚴重者不能拿筆持筷或捏取細小物品;患者握力大多減退,肌肉呈中度或輕度萎縮,尤以大、小魚際為明顯,檢查時可發現有痛覺障礙;霍夫曼征多為陽性.

(2)下肢癥狀:主要表現為雙下肢無力抬舉困難,拖地而行或步態顫抖不穩,有踩棉花感.內收肌痙攣明顯者行路呈剪式步態.同時可有雙下肢麻木、無力及痙攣嚴重者不能自行起坐及翻身,完全癱於床上.下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或活躍,髕陣攣陽性,病理反射多為陽性,可有深感覺及淺感覺減退.

(3)其他癥狀:主要是尿道括約肌功能障礙,表現為排尿困難或小便失禁;排便功能亦多低下,每3~5天一次,常有便秘及腹脹.患者胸腹部可有束帶感,並易於查出痛覺障礙平面腹壁反射及提睪反射減弱或消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肺動脈高壓 I27.001 肺動脈高血壓 肺動脈高血壓癥 肺動脈高壓癥 兒童癲癇 小兒癲癇癥 骶管囊腫 髕骨骨軟骨病 生長性髕骨炎 青少年髕骨炎 髕骨骨骺炎 胸椎病 胸椎疾病 海綿狀血管瘤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