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 M51.905

腰椎病 M51.905

腰椎病 M51.905

腰椎病 M51.905 百科

腰椎病是指因脊柱及脊柱周圍軟組織急慢性損傷或腰椎間盤退變、腰椎骨質增生等原因引起,在臨床上表現為以腰痛、腰部活動受限和腰腿痛為主要癥狀的疾病.醫學上所講的腰椎病,涵蓋瞭“腰部軟組織勞損、腰部肌筋膜炎、腰椎退行性骨關節病、腰三橫突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腰扭傷、梨狀肌綜合征、腰椎結核等"疾患

腰椎病 M51.905

腰椎病 M51.905

腰椎病 M51.905 病因

環境因素(20%):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因還有環境潮濕、寒冷.經常處於寒冷或潮濕的環境,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條件.不註意保暖,受寒與受濕,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因,寒冷或潮濕可引起小血管收縮、肌肉痙攣,使椎間盤的壓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變的椎間盤擔裂.

腰部外傷(20%):

性外傷時可波及纖維環、軟骨板等結構,而促使已退變的髓核突出.腹壓增高也會是腰椎病常見的誘因,如劇烈咳嗽、便秘時用力排便等.

腰姿不當(20%):

在未有充分準備時,突然使腰部負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突然負重(20%):

當腰部處於屈曲位時,如突然加以旋轉則易誘發髓核突出.突然負重,在未有充分準備時,突然使腰部負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腰椎病 M51.905

腰椎病 M51.905

腰椎病 M51.905 症状

腰椎間盤突出:1.腰痛: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癥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雖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經痛,但臨床少見,不足5%.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典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癥狀.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間盤產生化學物質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化學性炎癥;②突出的髓核壓迫或牽張已有炎癥的神經根,使其靜脈回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使得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壓的神經根缺血.上述三種因素相互關連,互為加重因素.

3.馬尾神經癥狀: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遊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癥狀,臨床上少見.

急性腰扭傷:患者傷後立即出現腰部疼痛,呈持續性劇痛,次日可因局部出血、腫脹、腰痛更為嚴重;也有的隻是輕微扭轉一下腰部,當時並無明顯痛感,但休息後次日感到腰部疼痛.腰部活動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轉感困難,咳嗽、噴嚏、大小便時可使疼痛加劇.站立時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位時用雙手撐於椅子,以減輕疼痛.腰肌扭傷後一側或兩側當即發生疼痛;有時可以受傷後半天或隔夜才出現疼痛、腰部活動受阻,靜止時疼痛稍輕、活動或咳嗽時疼痛較甚.檢查時局部肌肉緊張、壓痛及牽引痛明顯,但無淤血現象.

腰椎退變性小關節損傷性關節炎:

1.癥狀:(1)腰痛為持續性鈍痛或酸痛,活動後加重.急性發作時,腰部可僵直,一般無腰部活動障礙.

(2)根性癥狀當神經根受到刺激時,可發生下肢放射痛,牽涉范圍比較局限,疼痛並不完全按照神經根分佈區域擴散.

2.體征

小關節處有固定性壓痛,壓痛點深在,有叩擊痛及傳導痛.急性發作時,腰椎生理彎曲可消失,腰椎棘突排列不齊,患椎棘突間距離增大,在此處加壓,可出現一凹陷.

腰椎椎管狹窄癥:本病起病多隱匿,病程緩慢,好發於40~50歲之間的男性.引起狹窄的病因十分復雜,依據其臨床狹窄部位的不同,患者典型的癥狀可包括:長期腰骶部痛、腿痛,雙下肢漸進性無力、麻木,間歇性跛性,行走困難.其中麻木可由腳部逐漸向上發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腹部出現束帶感,嚴重時出現大小便異常,截癱等.做腰部過伸動作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此為過伸試驗陽性,是診斷椎管狹窄癥的重要體征.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1.多見於從事體力勞動的青壯年,男性多發,常訴有輕重不等的腰部外傷史.

2.本征主要癥狀為腰部疼痛,疼痛因人而異,有的疼痛非常劇烈,有的則持續性鈍痛.疼痛的性質一般是牽扯樣的,也有呈酸痛狀的.疼痛往往在久坐、久站或早晨起床以後加重.癥狀重者還可沿大腿向下放射的疼痛,至膝以上,極少數病例疼痛可延及小腿的外側,但並不因腹壓增高(如咳嗽、噴嚏等)而加重.

3.於第三腰椎橫突尖端有明顯的局部壓痛,定位固定,是本綜合征的特點,有的病例可及第三腰椎橫突較長,其尖端處可觸及活動的肌肉痙攣結節,在臀大肌的前緣可觸及緊張痙攣的臀中肌,局部壓痛明顯.

腰椎病 M51.905

腰椎病 M51.905

腰椎病 M51.905 检查

1、CT檢查:這種CT掃描可以幫助診斷腰部的突出部位,可以瞭解椎間孔有無狹小,椎板有無肥厚.

2、X片檢查:這是最基本的檢查,通過基本的X片檢查可以發現椎間隙變窄及椎體邊緣是否有增生出現,這中間可以幫助患者排除一些其他疾患,如脊椎滑脫等.

3、體格檢查:腰痛有時會和坐骨神經痛合二為一引發小腿疼痛,抬高腿部試驗是否是陽性;同時看小腿和足部是否有放射性疼痛.

4、MRI檢查:這種檢查是人類影像史上的一大進步,比CT檢查更詳細和準確,對人體組織機構有一個較清晰的影像圖顯示,幫助頸椎病的診斷,而且通過不同層面的影像資料,可以清晰的觀察出腰椎部位的形態及與周圍神經根組織之間的關系.

腰椎病 M51.905 预防

(1)腰的保護:睡床要軟硬適中,避免睡床過硬或過軟,使腰肌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腰部受到風寒濕侵襲,避免腰部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肌力不平衡,造成腰的勞損.

(2)正確用腰:搬抬重物時應先下蹲,用腰時間過長時應改變腰的姿勢,多做腰部活動,防止逐漸發生勞損,因工作性質而用腰過度或已產生輕度勞損時,應避免勞損進一步加劇而最終引起腰椎退變.

(3)腰部保健運動:堅持腰的保健運動,經常進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動,使腰椎始終保持生理應力狀態,加強腰肌及腹肌練習.腰肌和腹肌的力量強可增加腰椎的穩定性,對腰的保護能力加強,防止腰椎發生退行性改變.

(4)體育運動適度為宜.體育運動可能對脊柱形成沖擊力、擠壓力,極度旋轉、屈曲等運動都會給腰椎造成損傷,引起退變早發或加重.明白瞭這些機理,有助於人們選擇和調節體育運動.

腰椎病 M51.905 治疗

1.非手術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大多數病人可以經非手術治療緩解或治愈.其治療原理並非將退變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回復原位,而是改變椎間盤組織與受壓神經根的相對位置或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松解神經根的粘連,消除神經根的炎癥,從而緩解癥狀.非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①年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②癥狀較輕,休息後癥狀可自行緩解者;③影像學檢查無明顯椎管狹窄.

(1)絕對臥床休息:初次發作時,應嚴格臥床休息,強調大、小便均不應下床或坐起,這樣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臥床休息3周後可以佩戴腰圍保護下起床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持物動作.此方法簡單有效,但較難堅持.緩解後,應加強腰背肌鍛煉,以減少復發的幾率.

(2)牽引治療:采用骨盆牽引,可以增加椎間隙寬度,減少椎間盤內壓,椎間盤突出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需要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3)理療和推拿、按摩: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盤內壓力,但註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導致病情加重,應慎重.

(4)皮質激素硬膜外註射:皮質激素是一種長效抗炎劑,可以減輕神經根周圍炎癥和粘連.一般采用長效皮質類固醇制劑+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註射,每周一次,3次為一個療程,2-4周後可再用一個療程.

(5)髓核化學溶解法:利用膠原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註入椎間盤內或硬脊膜與突出的髓核之間,選擇性溶解髓核和纖維環,而不損害神經根,以降低椎間盤內壓力或使突出的髓核變小從而緩解癥狀.但該方法有產生過敏反應的風險.

2.經皮髓核切吸術/髓核激光氣化術

通過特殊器械在X線監視下進入椎間隙,將部分髓核絞碎吸出或激光氣化,從而減輕椎間盤內壓力達到緩解癥狀目的,適合於膨出或輕度突出的病人,不適合於合並側隱窩狹窄或者已有明顯突出的患者及髓核已脫入椎管內者.

3.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①病史超過三個月,嚴格保守治療無效或保守治療有效,但經常復發且疼痛較重者;②首次發作,但疼痛劇烈,尤以下肢癥狀明顯,患者難以行動和入眠,處於強迫體位者;③合並馬尾神經受壓表現;④出現單根神經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縮、肌力下降;⑤合並椎管狹窄者.

(2)手術方法經後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關節突切除,或經椎板間隙行椎間盤切除.中央型椎間盤突出,行椎板切除後,經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內椎間盤切除.合並腰椎不穩、腰椎管狹窄者,需要同時行脊柱融合術.

近年來,顯微椎間盤摘除、顯微內鏡下椎間盤摘除、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等微創外科技術使手術損傷減小,取得瞭良好的效果.

急性腰扭傷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壓痛點明顯者可用1%普魯卡因(或加入醋酸氫化可的松1毫升)做痛點封閉,並輔以物理治療.也可局部敷貼活血、散淤、止痛膏藥.癥狀減輕後,逐漸開始腰背肌鍛煉.

腰椎退變性小關節損傷性關節炎

1.非手術治療

(1)手法復位可應用旋轉復位或斜扳等方法進行小關節半脫位的整復.

(2)臥床休息急性期或手法復位後應當臥床休息1-3周.

(3)理療可選用超短波、微波、頻譜等多種物理治療.

(4)局部保護配戴腰圍或支架.

(5)腰背肌鍛煉為增強骶棘肌,可采用"飛燕式"方法訓練,每次50下,每天3次.鍛煉時,患者俯臥於木板床,雙手置於臀部,同時挺胸仰頸及雙下肢呈伸直抬起,此時僅腹部與床面相接觸,然後復原.如鍛煉後腰痛反而加重,則需減少次數或暫停進行.

(6)藥物疼痛明顯者可口服止痛藥,如吲哚美辛(消炎痛)、佈洛芬、元胡止痛顆粒等.可外敷香桂活血膏、紅花油、骨質寧擦劑等.

2.手術療法

神經根受壓癥狀經過非手術療法治療一段時間無效時,可行小關節部分切除及神經根管減壓術.當小關節切除較多有可能引起該椎節不穩時,可行棘突間或橫突間植骨融合術.

腰椎椎管狹窄癥

腰椎管狹窄癥輕型及早期病例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無效者則需行手術椎管減壓/+固定融合術.

1.非手術療法

(1)傳統的非手術療法主要包括①腹肌鍛煉;②腰部保護;③對癥處理:理療推拿按摩、藥物外敷等.

(2)藥物治療主要應用中醫藥進行治療.

(3)硬膜外封閉術對一部分患者效果明顯,可明顯減輕間歇性跛行癥狀.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出現明顯的神經根癥狀;對於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進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脫及伴有腰椎側凸或後凸者,已伴有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1)減壓的病例可以采用傳統常規治療方式包括椎板開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等,也可以采用微創技術治療.

(2)對於需要“減壓+固定"病例可以采用傳統常規治療方式,也可以采用微創技術治療.而融合技術可以選用橫突間後外側融合技術、椎板間後側融合技術、椎間融合技術等.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癥狀較輕者,封閉療法、理療及外敷藥物及口服消炎鎮痛藥物均有效.

經保守療法無效時,對於反復再發或長期不能治愈者,可考慮手術切除過長的橫突尖及周圍的炎性組織,術中可同時松解受壓的股外側皮神經,該方法現今仍有爭議.

其他療法

物理療法

物理治療包括按摩推拿、針灸、電療、拔罐、激光、超聲波、石蠟療法等,此類療法也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為主,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由於腰椎病的病人多數伴隨慢性腰肌勞損,梨狀肌肉緊張,腰椎病物壓迫的神經隨神經走過的部位肌肉痙攣造成腰腿痛,一般醫院會用理療、推拿、針灸等治療手段來緩解肌肉的緊張和痙攣.所以做過理療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療時會舒服一點,不做後又會和從前一樣.所以說,理療、推拿、針灸等治療方法,隻用於腰椎病的配合治療.早期腰椎病,癥狀輕微,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療.第一,註意臥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壓迫,第二,應用其他方法積極鍛煉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韌帶,後韌帶及側韌帶的力量,避免椎間盤受壓迫突破人體正常韌帶,肌肉的保護.加強腰部肌肉的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腰椎病的發生和發展並治療早期腰椎病.據調查,腰部肌肉韌帶發達,力量大的人群中,腰椎病繼續發作發展的幾率下降瞭80%,所以,腰部周圍韌帶,肌肉的鍛煉強大,對於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這一方面,建議腰椎病患者在日常居傢治療時多關註國內常用的一些醫療器械,比如,腰痛治療帶,都屬於國內多功能治療的常用方法.腰痛治療帶屬醫療器械產品,產品設計結構兼具磁療、熱蒸、牽引和固定四大功效.

(1)對於因扭傷、久坐、寒冷等原因導致血液循環不暢、淤血、水腫等引起的腰痛,磁療可以改善微循環和組織代謝,促進血脈通暢從而達到止痛.對於因腰部炎癥、腰椎退行性改變引起的腰痛,磁療可以提高致痛物質水解酶的活性,使緩激肽、組織胺、5-羥色胺等致痛物質水解或轉化,達到止痛的作用.對於腎虛腰痛、牽扯性腰痛等,磁場作用於人體,通過經絡穴位增強生物電磁能,可推動經氣的運行,疏通經絡,達到通經止痛的效果.

(2)獨有的真皮加厚不透氣帶體設計,確保所覆蓋的患部保持較高的皮膚溫度和潮濕度,產生自身熱蒸理療效果,有利於增加局部血液循環.

(3)大真皮帶體內層附加有支撐曲度鋼片,強調瞭牽引和固定治療的優點,可有效支撐脊柱和腰椎,增強腰肌收縮力,更好地治療腰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質增生、腰椎肥大、椎管狹窄等病癥導致的腰痛.

(4)使用非常方便,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型或舒適程度調整系帶,不論是行走鍛煉或伏案工作或臥床休息均不影響治療.所以,綜合來考慮,使用對癥的方法,註意堅持治療,腰椎病是完全可以得到痊愈.

藥物療法

吃藥、打針、貼膏藥都屬於藥物療法,藥物療法主要有消炎消腫、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主要有:阿司匹林.

預防腰椎病的合理姿勢林、消炎痛、佈洛芬、芬必得、安痛定、扶他林(解熱鎮痛抗炎藥),強痛定、痛力克(鎮痛藥),地巴唑復方丹參註射液(擴張血管藥),維生素B1、B12、E、C、三磷酸腺苷、肌苷(維生素及營養藥),中樞性肌肉松弛劑、利尿脫水藥等.就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機理而言,藥物療法並非治本之法,隻能緩解癥狀,暫時減輕病人的痛苦,在病早期或急性期,效果必較明顯.但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隻能起到輔助作用,而中醫可以標本兼治.傳統膏藥對腰椎病效果較為顯著,傳統膏藥代表方劑有:景氏千金膏、素元黑膏等.

中醫膏藥治療

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由於膏藥具有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

正規有效的治療方法

選擇正規有效、沒有副作用的治療方法是關鍵,中醫認為,腰椎病為風寒濕邪所致,孝多治療腰椎病是以祛風散寒、活血化淤為目的,遵循中醫通則不痛的原理,所以效果徹底.還要註意防寒保暖.

封閉療法

將藥物註射於痛點和神經根周圍稱為封閉療法.主要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手術治療

椎間盤鏡微創手術:為瞭避免常規開放性手術的大損傷問題,減少手術的風險和並發癥的發生,在顯微外科和關節內窺鏡輔助腰椎間盤手術,雖然是減少瞭手術過程中對正常骨關節的破壞,但微創手術一樣是手術,也有手術的風險和並發癥,另一個最主要問題在於手術視野變小之後,難以幹凈徹底摘除病變腰椎間盤髓核,增高瞭手術不成功的風險.

手術治療腰椎示意圖手術治療主要用於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和休息者,經非手術療法無效者.手術改變瞭人體原有的組織結構,屬於創傷性療法.患者比較痛苦,手術破壞人體組織,造成人體組織結構的改變,容易增加其它組織的病變,比如,有些患者,在術後一段時間後,容易引發其它腰間盤的退變或造成不同程度的膨出或突出,還容易產生神經沾連或腿腳麻木,失去知覺,尤其容易引發骨質增生或椎骨不穩.所以手術療法隻能在不得已時采用,腰突癥在某種程度上屬於自限性或自愈性疾病,應盡量選用保守療法.主要的術後並發癥有:

1、下肢疼痛未消失:可能患病時間太長,神經受壓過久,或者壓迫太厲害,導致神經根炎癥不能消退,功能難以恢復.(術後給予充分的營養神經藥物,大多患者會有較滿意的好轉.)或患者術後活動不當,或神經根管狹窄壓迫未解除.若術後疼痛消失,一段時間以後復發,或健側肢體出現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繼發退行性改變、不穩引起椎管或神經根管狹窄,或其它節段有新的突出或狹窄.

2、腰痛未消失:尤其老年患者,大多合並有骨質疏松和腰肌勞損,治療好腰椎管狹窄毛病後,僅僅解決瞭導致腰痛的一個毛病,其它疾病仍然存在.所以手術後腰痛還會存在.骨質疏松需要長期藥物治療,腰肌勞損需要堅持不懈的鍛煉才會見效.

3、手術後少見的並發癥:

(1)硬膜外血腫.較大的血腫會造成神經根及馬尾受壓,應及早手術清除.

(2)腰椎間隙感染.如果術後一周左右出現劇烈腰痛及腰肌痙攣,伴低熱、白細胞升高,應考慮腰椎間隙感染.給予抗菌素治療和石膏固定.

(3)另外還可能有一些遠期並發癥如:脊柱融合失敗,內固定器械松動斷裂,脊柱不穩定,脊柱畸形,神經根粘連等.

腰椎病 M51.905 饮食

腰椎病的飲食療法主要有以下幾點:(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情況詢問醫生)

1.杜仲羊腎:杜仲50克,羊腎4個.羊腎去筋膜,切開洗凈,將杜仲焙研細末,放羊腎內,外用荷葉包住,再包2~3層濕紙,慢火煨熟.用少許白酒佐食.此方補腎陽,疏通經絡.

2.黑豆核桃豬腎湯:黑豆90克,核桃仁60克,豬腎1副,共煮熟後食用,有益腎填精,滋養椎間盤作用.

3.腰花粥:豬腰子一副,粳米100克,蔥白、味精、薑、鹽、黃酒各適量.豬腰子洗凈去筋膜,切成小塊,入沸水中略燙備用.粳米洗凈,加水適量小火熬成粥,加入腰花及上述佐料,煮沸後食用.此方適於腰椎間盤突出兼有腰膝軟弱、步履艱難的患者.

4.芝麻15克,淘凈,輕微炒黃後研成泥狀,加大米100克煮熟.每日早餐食用.

5.淡菜300克焙幹研末,與黑芝麻150克炒熟,拌勻,早晚各服一匙.

腰椎病 M51.905 并发症

(1)感染

術後可見手術切口感染還可能發生椎間隙感染,主要表現是:原有的神經痛和腰腿痛癥狀消失.5~14天後發生劇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痙攣/不能翻身,痛苦很大.

(2)神經損傷

手術中在硬膜外或硬膜內都有可能損傷神經根.

(3)大血管損傷

最常見的是經後路手術時損傷腹後壁大的血管損傷.

(4)粘連與瘢痕

手術部位的神經根與椎板切除後硬脊膜的暴露部分常發生粘連與瘢痕,會留有腰痛或神經根放射痛,椎管後壁骨缺損處瘢痕組織增生,粘連導致術後再狹窄;血腫機化,粘連及鈣化,往往導致神經根管再度狹窄.

(5)脊柱不穩

部分病人術後腿痛消失而腰痛持續存在.

(6)臟器損傷

血管損傷時可能伴有其他臟器損傷,如膀胱輸尿管或小腸等.

(7)腦脊液瘺或脊膜假性囊腫

腦脊液瘺多在術後第3~4天時發生;硬脊膜假性囊腫多在術後幾個月內出現腰腿痛,在手術疤痕處或腰骶部有球形囊樣物與硬膜粘連,壓迫囊樣腫物,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錳中毒 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 心梗 聽神經瘤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 頜面部神經纖維瘤 噫氣 打飽嗝 飽嗝 噫氣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