橦竿 tóng gān
詞語解釋:
古代雜技中的爬竿。
分詞解釋:爬竿:
①也稱“拔高”。一種向上攀援垂直而立或懸於高架的竹(木)竿的民間體育活動。有手足並用或單用雙手兩種爬法,並可結合做造型動作。已列為《國傢體育鍛煉標準》的項目之一。
②雜技節目。漢代已流行,有尋幢、立竿等稱謂。立長竿於地,一至數人攀緣竿上,作在竿頂單臂支撐或足髁夾竿懸空等驚險動作。另地上立兩根長竿,演員穿躍於兩竿間表演的,稱“雙爬竿”。也有將竿豎立於一演員肩上或頭上,另數人在竿上進行表演的。
古代:
①過去距離現代較遠的時代(區別於‘近代、現代’)。在我國歷史分期上多指19世紀中葉以前。
②特指奴隸社會時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時代)。
雜技:
表演藝術的一種。狹義指在特定的環境中,運用各種道具,以高難和驚險的技巧動作為手段進行表演的人體技藝,如手技、頂技、蹬技、吊子、爬竿、走鋼絲、車技、鉆圈、柔術等;廣義還包括口技、馴獸、滑稽、魔術等。有些國傢把廣義的雜技(往往不包括魔術)稱為馬戲,又根據表演環境和條件的不同而有高空雜技、舞臺雜技、水上雜技、冰上雜技等之分。中國雜技在春秋戰國時已具雛形,漢代大盛,為百戲的重要內容。以後歷代有所發展,形成鮮明的民族風格。
● 竿 gān ㄍㄢˉ
◎ 竹子的主幹:竹竿。立竿見影。揭竿而起。
◎ 特指“釣魚竿”:垂竿。投竿。竿釣。
◎ 古代指竹簡:竿牘(書信)。
● 橦 tóng ㄊㄨㄥˊ
◎ 古書上指木棉樹。
● 橦 chuáng ㄔㄨㄤˊ
◎ 古代指旗桿、桅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