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yàn gē xíng
詞語意思:
樂府《平調曲》名。現存最早的是三國魏曹丕所作的二首,寫的是行役之事。
分詞解釋:曹丕:
曹丕(187-226)即“魏文帝”。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文學傢。字子桓,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曹操死後襲為魏王。推行九品中正制,確立和鞏固士族門閥在政治上的特權。公元220年代漢稱帝,都洛陽(今屬河南),國號魏。愛好文學,詩歌創作和文學理論都有成就。
現存:
1.現有或備有的——隨時可以交貨的。如:現存物資。
2.現在有或仍然有生命力的。如:現存的昆蟲種類。
三國:
時代名。繼東漢後出現的魏、蜀(蜀漢)、吳三國鼎立的歷史時期。從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起,至280年吳滅亡為止。一般把赤壁之戰後至魏、蜀、吳建國前的歷史也劃入三國時期。
樂府:
①中國古代宮廷音樂官署。始建於秦。漢武帝時規模擴大,除掌宮廷音樂外,兼采集民間音樂。
②詩體名。本指樂府官署所采集、創作的樂歌,後世將魏晉至唐代可入樂的詩歌及後人仿效樂府古題所作的不合樂的作品統稱為樂府。宋、元以後的詞、散曲和劇曲,因配合音樂,可以歌唱,有時也稱樂府。
行役:
1.舊指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出外跋涉。
2.泛稱行旅,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