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百科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又稱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近30年來世界范圍內流行的一種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是由腸道病毒70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有結膜下出血,常並發角膜炎,可有神經系統並發癥.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病因
一、病因
主要原因是腺病毒8、19、29、37型腺病毒(人腺病毒D組亞型)引起的一種傳染性強、發病急劇的病毒性結膜炎.從急性結合膜炎的結合膜拭子分離出來的腸道病毒70型與本病發病有關.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症状
潛伏期一般為24h,最長可達6天,起病急驟,迅速出現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流淚和眼球痛,通常先發生於一個眼睛,幾小時後波及另一個眼睛,約20%病例出現全身癥狀如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約70%~90%病例在起病2~3天後出現特征性的表現-眼球結膜下出血,從細小的出血點至整個球結膜下出血程度不等,可見短暫而無後遺癥的上皮性角膜炎,初期常發生角膜上皮點狀剝脫,約1周後痊愈,耳前淋巴結腫大常見,兒童病例2~3天即可痊愈,成人一兩周內完全恢復,偶有病例角膜上皮剝脫反復發生,持續數年,老年病例結膜水腫常見,而年輕病例則出血量較大,起病後3~5天約90%病例在瞼結膜上出現細小濾泡,在裂隙燈下用熒光素染色大多數病例可見角膜糜爛或點狀上皮性角膜炎,前24h眼分泌物為漿液性或漿黏液性,並含大量多形核白細胞.
在暴發流行時,可根據流行病學和臨床表現作出診斷,確診有賴於病毒分離.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检查
一、檢查
在本病起病3天內,可從患者結膜拭子或刮取物中檢出腸道病毒70型.
1、血清學檢查
從患者雙份血清中可檢出抗體效價的升高.
2、聚合酶鏈反應檢測
用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病毒RNA是快速敏感的方法.
3、熒光素染色
在裂隙燈下用熒光素染色大多數病例可見角膜糜爛或點狀上皮性角膜炎.前24h眼分泌物為漿液性或漿黏液性,並含大量多形核白細胞.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预防
1、隔離治療所有患者.要求所有患者在傢或定點隔離治療,待所有癥狀消失後(一般7-10天)方可解除隔離.
2、疫情暴發單位做好晨檢,及時發現疑似病例,及時隔離治療.
3、開展消毒工作.病人洗臉應使用獨立的毛巾、臉盆,並定期對毛巾和臉盆煮沸消毒.對病人接觸過的物品應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或煮沸消毒.對於發生疫情的集體單位,對可能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生產用具、玩具、食具或公共場所等,應消毒.
4、患者應隔離至癥狀消失為止,患者用過的毛巾,手帕要進行煮沸消毒,接觸過患者的手要用肥皂和流水洗幹凈,加強眼科器械消毒,防止醫源性傳播,流行期間應避免去公共浴室和遊泳池.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治疗
一、西醫
1、對癥治療
(1)治療可沖洗眼睛,在患眼分泌物較多時,宜用適當的沖洗劑如生理鹽水或2%硼酸水沖洗結膜囊,每日2~3次,並用消毒棉簽擦凈瞼緣.
(2)也可對患眼點眼藥水或塗眼藥膏.如為細菌性感染,可根據檢查出的菌種選擇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藥水滴眼,根據病情輕重,每2~3小時或每小時點眼藥1次,常用眼藥水有10%~20%磺胺醋酰鈉、0.3%氟哌酸、0.25%氯黴素眼藥水等.
2、抗病毒治療
局部應用抗RNA病毒或廣譜抗病毒藥物,如幹擾素、利巴韋林等可有效.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饮食
根據不同的癥狀有不同情況的飲食要求,具體詢問醫生,針對具體的病癥制定不同的飲食標準.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B30.301+ 并发症
眼部並發癥主要是細菌感染,在神經系統主要為類似於脊髓灰質炎的癱瘓,多發生於起病後2~4周(5天~6周),在印度,泰國,我國臺灣和塞內加爾共報告有200例,但與以百萬計的發病數相比,屬極少數,臨床表現為先有1~3天的發熱和全身癥狀,然後出現神經根痛和急性軟癱,呈不對稱性,一至多個肢體的癱瘓,第2~3周出現肌萎縮,可造成後遺癥,半數病例可出現延髓性麻痹,偶可出現呼吸衰竭.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