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百科

腦損傷後綜合征是指腦損傷3個月後,病人仍然有頭痛,頭昏、癔癥樣發作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或精神癥狀,但神經系統檢查無確切的陽性體征,甚至CT、MRI檢查也無異常發現,既往曾稱為腦震蕩後綜合征或腦損傷後神經官能癥.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病因

(一)發病原因

輕度或中度閉合性顱腦損傷,傷後一般情況恢復較好,但頭昏,頭痛及某些程度不一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或精神性癥狀卻經久不愈,目前認為,可能是在輕微腦器質性損害的前提下,再加上病人心身因素與社會因素而促成.

(二)發病機制

腦損傷後綜合征的發生可能有顱腦器質性病變的病理基礎,盡管有的病理改變難以查出,同時也與個人素質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有關.

在暴力打擊頭部之後,無論輕重都將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腦組織病理生理改變,輕者僅有暫時的生物化學及腦血灌註方面的變化,例如,頭傷後顱內循環減緩即可持續數月之久,重者不僅造成腦挫裂傷,顱內血腫,腦缺血,缺氧,也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軸突斷裂及某些細微的損傷,其中也有一些難以查出的輕微病變,例如頭皮的外傷性神經瘤,顱內外小血管溝通,腦膜-腦軟膜粘連,蛛網膜絨毛封閉,軸突斷裂,腦白質或腦幹內的微小出血,軟化,以及顱頸關節韌帶或肌肉的損傷波及頸神經根等,都可引起各種癥狀.

腦損傷及其所致的腦水腫,腦血管痙攣及微循環改變,可導致腦組織內點灶狀出血;腦缺血,缺氧,軸突斷裂,髓鞘崩解形成的軟化灶及退行性病變,腦膜腦粘連及瘢痕形成,顱內外小血管溝通等病理改變,可影響到皮質和皮質下自主神經中樞的功能;腦損傷時腦組織發生大塊移動,由於剪應力作用,可造成間腦與腦幹結構受損,使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有蛛網膜粘連,刺激腦膜及神經根,出現相應的癥狀,另外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蛛網膜絨毛封閉,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可引起外傷性腦積水,有的盡管CT表現不明顯,但由於其打破瞭腦脊液的吸收與分泌的平衡,從而引起相應的癥狀.

然而腦外傷後綜合征的發生與腦組織受損的嚴重程度並無相應的關系,相反,腦損傷輕不伴有明顯神經功能障礙的比重型腦外傷有神經功能缺損者為多,有學者認為本綜合征的發生率中失業者較已就業者為多,且智商較高又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則較少,上述情況足以說明病人的身心因素,社會影響以及生活,工作是否安定均與本癥的發病有密切關系.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症状

腦外傷後綜合征的臨床特點為主觀癥狀較重而客觀體征缺如或輕微,主要是頭昏,頭痛和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表現.

1.頭痛,頭暈頭痛最為多見,約占78%,以彌漫性頭部脹痛及搏動性頭痛為主,持久而嚴重,發作時間不定,以下午為多,部位常在額顳部或枕後部,有時累及整個頭部,或頭頂壓迫感,或呈環形緊箍感,因而終日昏沉,焦躁不安,位於枕後的頭痛經常伴有頸部肌肉緊張及疼痛,多與顱頸部損傷有關,頭痛的發作可因失眠,疲勞,情緒欠佳,工作不順利或外界的喧囂而加劇.

頭暈亦較為常見,約占50%,病人往往陳訴為頭暈目眩,其實多非真正的眩暈,而是主觀感到頭部昏濁,思維不夠清晰,或是一種混亂迷糊的感覺,有時自認為身體不能保持平衡,常因轉動頭部或改變體位而加重,但神經檢查並無明確的前庭功能障礙或共濟失調,給予適當的對癥治療和安慰鼓勵之後,癥狀即可減輕或消失,但不久又復出現.

2.癔癥樣反應:病人情緒多波動,易激惹,發怒,有時可有肌痙攣性發作,視力下降,聽力下降,閉目不語和不由自主的哭笑,甚至發生癔癥性癱瘓,重者呈木僵或緘默狀態.

3.神經系統查體:多無確切的陽性體征.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检查

腦脊液檢查大多屬正常范圍之內,少數病人壓力可稍高或稍低,蛋白定量可稍增高.

1.CT與MRI:可以顯示腦內有無明確的器質性改變,如腦萎縮,腦積水,腦梗死,小的出血軟化灶及其他小的病灶.

2.腦電圖:可能出現廣泛性節律異常或局灶性慢波,快波或發作波等,有的出現去同步化現象.

3.放射性核素腦脊液成像:有助於瞭解腦脊液循環是否存在阻礙.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预防

一、腦外傷後遺癥的預防在生活起居、飲食、睡眠的規律性.註意居室的安靜、光線不宜太亮、減少對病人的擾.逐漸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二、腦外傷後遺癥要根據病情需要給予充足營養和水份,必要時鼻飼或靜脈高營養.

三、病人記憶和智能受損時,使其表述癥狀困難,因此癥狀具有隱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點.腦外傷後遺癥的預防方法有哪些需要全面仔細觀察病情變化.

四、精神癥狀的病人應註意避免激發精神癥狀的各種因素.

五、腦外傷後恢復期病人不要改變原有生活習慣.腦外傷後遺癥的預防方法有哪些例如早起、洗漱、進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順其自然.盡量鼓勵個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歡的事.增強病人的責任心,如負責自己居室的門窗開關、清潔床頭桌、掃地等,使其對生活保持信心.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治疗

(一)治療

1.心理及行為療法

關心病情,悉心開導,解除病人對“腦震蕩後遺癥不能醫治”的誤解.對患者的病痛應表示關註、耐心開導、解除憂慮,使病人樹立信心,才能認識疾病、戰勝疾病.為病人創造一個良好的醫療生活環境,避免外界的各種不良刺激.鼓勵病人下床活動,多參加戶外活動,鍛煉身體,生活規律化,糾正不良習慣和嗜好,盡早恢復力所能及的工作,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主動參與社會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做到心情開朗、情緒穩定、工作順利、傢庭和睦,則更有益於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全康復.

2.對癥處理

頭痛可給予鎮痛藥,但不宜用麻醉藥或嗎啡類藥品,以免成癮.如羅通定(顱痛定)、左旋千金藤立定、萘普生、腸溶阿司匹林、佈洛芬;頭暈可給予苯海拉明、三氯叔丁醇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給予谷維素、異丙嗪、γ-氨酪酸(γ-氨基丁酸)、哌甲酯(哌醋甲酯)、阿托品(硫酸阿托品)、東莨菪堿等;興奮病人可給予奮乃靜、地西泮(安定)、奧沙西泮(去甲羥基安定)等;抑鬱病人可給予谷氨酸、γ-氨酪酸.此外還可以采用中醫中藥治療,常用的中成藥有:安神補心丸、天麻素片、安宮牛黃丸、腦寧糖漿、腦震寧等,也可采用理療、針灸等措施.

(二)預後

本病預後一般良好.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饮食

一般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魚、瘦肉、雞蛋、蔬菜、水果等)好.但不能吃辛辣以及其他刺激性食物.一定要註意飲食衛生.如果病人是昏迷的,可能要插胃管,請聽醫師醫囑吩咐進食.

註意勞逸結合、保證睡眠,可適當的進行戶外活動.


腦外傷後綜合征 F07.204 并发症

1.腦振蕩綜合癥

腦振蕩後出現短暫意識喪失,一般30分鐘內恢復.醒後病人對受傷當時情景和傷前片刻情況不能回憶.病人可有頭痛,嘔吐,眩暈,易激惹,情緒不穩,缺乏自信,註意渙散,植物神經癥狀如皮膚蒼白,冷汗,血壓下降,脈搏緩慢,呼吸淺慢等.

2.腦外傷所致昏迷

腦外傷後會發生久暫不一的昏迷,昏迷至恢復清醒過程,中間可有昏睡,渾濁,譫妄等.意識障礙時輕時重呈波動性.

3.腦外傷所致譫妄

譫妄一般由昏迷或昏睡轉來.有些病人在譫妄時的行為反映病前職業特點.許多病人表現抵抗,吵鬧,不合作,另一些更具攻擊性.可有恐怖性幻視,嚴重的病人可有混亂性興奮,甚至強烈沖動性暴力行為.譫妄可被朦朧和夢樣狀態等其他意識障礙所代替.

4.腦外傷所致遺忘綜合癥

其最顯著的特點是遺忘基礎上的虛構,病人常易激惹.其持續時間比酒精中毒性遺忘綜合征要短.復方海蛇膠囊

5.腦外傷所致硬膜下血腫

可在受傷後很快發生,常見頭痛和嗜睡.偶爾伴有譫妄性運動性興奮,約半數病人有視乳頭水腫.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特點是嗜睡,遲鈍,記憶減退,嚴重者出現全面性癡呆癥狀,部分病人腦脊液壓力輕度升高,蛋白定量增加,外觀呈黃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習慣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脾約 口咽良性腫瘤 過敏性紫癜腎炎 埃諾克-多恩萊因炎 舍-亨二氏紫癜 麻風性葡萄膜炎 腓神經卡壓綜合征 腓神經綜合征 慢性腎盂腎炎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