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百科

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顱內動脈瘤多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過去人們稱之為先天性腦動脈瘤,事實上先天性腦動脈瘤占腦動脈瘤的70%~80%.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病因

    先天性因素(35%):

    腦動脈管壁的厚度為身體其他部位同管徑動脈的2/3,周圍缺乏組織支持,但承受的血流量大,尤其在動脈分叉部,管壁中層缺少彈力纖維,平滑肌較少,由於血流動力學方面的原因,分叉部又最易受到沖擊,這與臨床發現分叉部動脈瘤最多,向血流沖擊方向突出是一致的,管壁的中層有裂隙,胚胎血管的殘留,先天動脈發育異常或缺陷(如內彈力板及中層發育不良)都是動脈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先天動脈發育不良不僅可發展成囊性動脈瘤,也可演變成梭形動脈瘤,動脈瘤病人的Willis環變異多於正常人,兩側大腦前動脈近端發育不對稱與前交通支動脈瘤的發生有肯定的關系,即動脈瘤由發育好的一側前動脈供應,該側不僅供血到動脈瘤,還供血到兩側前動脈,動脈瘤常與一些先天性疾患如顱內動靜脈畸形,主動脈弓狹窄,多囊腎,隱性脊柱裂,血管痣並存,文獻中不斷有傢族性顱內動脈瘤的報道,這也是先天性原因的一個佐證.

    動脈硬化(27%):

    動脈壁發生粥樣硬化使彈力纖維斷裂及消失,削弱瞭動脈壁而不能承受巨大壓力,硬化造成動脈營養血管閉塞,使血管壁變性,40~60歲是動脈硬化發展的明顯階段,同時也是動脈瘤的好發年齡,這足以說明二者的相互關系,尤其是梭形動脈瘤多與動脈硬化有關,也可由於先天性動脈發育不良,晚近發現垂體腺瘤病人較其他腫瘤易於並發顱內動脈瘤,但是否因長期高水平的生長激素誘發動脈硬化所致尚無定論.

    感染(15%):

    身體各部的感染皆可以小栓子的形式經血液播散停留在腦動脈的周末支,少數栓子停留在動脈分叉部,顱底骨質感染,顱內膿腫,腦膜炎等也會由外方侵蝕動脈壁,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動脈瘤,感染性動脈瘤的外形多不規則.

    創傷(10%):

    顱腦閉合性或開放性損傷,手術創傷,由於異物,器械,骨片等直接傷及動脈管壁,或牽拉血管造成管壁薄弱,形成真性或假性動脈瘤,和平時期的創傷性動脈瘤多位於頸內動脈的海綿竇部,由於該部的顱骨骨折引起,戰爭彈片傷造成的顱內動脈瘤占戰爭創傷患者的2.5%;大多數是由於彈片從翼點(額,頂,顳骨與蝶骨大翼交界處)穿入,造成大腦中動脈的主要分支,大腦前動脈的胼周動脈及眼動脈動脈瘤.

    其他因素(5%):

    此外還有一些少見的原因如腫瘤等也能引起動脈瘤,顱底異常血管網癥,腦動靜脈畸形,顱內血管發育異常及腦動脈閉塞等也可伴發動脈瘤.

    除上述各原因外,一個共同的因素是血流動力學的沖擊因素,Hashimoto將高血壓鼠的一側頸總動脈在頸部結紮,則動脈瘤出現於前交通動脈及結紮側的後交通動脈,當兩側頸總動脈都被結紮,則在大腦後動脈及基底動脈出現動脈瘤,這些動脈瘤的部位正是血流沖擊力增加的部位,臨床上將腦動脈畸形切除,則有關的顱內動脈瘤也變小或消失,供應前交通支動脈瘤的一側頸內動脈也多半供應兩側大腦前動脈,而對側大腦前動脈近端發育不良,這些都支持瞭血流動力學這個因素,年輕病人有多囊腎使血壓升高也會引起動脈瘤,甚至於多個動脈瘤.

    總之,動脈壁有上述先天因素,動脈硬化,感染或外傷,加上血流的沖擊是動脈瘤形成的原因,在臨床上有時可見到下列情況發展成動脈瘤:

    ①殘餘的動脈瘤蒂:即夾閉動脈瘤時剩下一小部分薄壁.

    ②動脈分叉處的膨隆:如頸內動脈-後交通支交界處的膨隆.

    ③動脈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這些可在2~10年演變成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症状

    1.出血癥狀:動脈瘤破裂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多見的原因.表現起病急,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與精神失常.腦膜刺激征多見.亦可形成顱內血腫,產生偏癱及意識障礙.

    2.非出血癥狀:由動脈瘤本身對鄰近神經、血管的壓迫而致,多與動脈瘤的體積和部位有關.(1)頸內—後交通動脈瘤常引起患側動脈神經麻痹,眼瞼下垂,瞳孔擴大,眼球外斜,甚至視力下降.(2)前交通動脈瘤:常引起丘腦下部功能紊亂,尤見於出血時,有意識障礙、智能障礙、消化道出血等表現.(3)大腦中動脈動脈瘤有時引起癲癇、輕偏癱.(4)椎基底動脈瘤可出現肢體不對稱的癱瘓,錐體束征,甚至可出現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癥狀.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检查

    1.血常規,血沉及尿常規

    一般無特異性變化,動脈瘤破裂出血早期,白細胞常超過10×109/L,血沉也常輕度到中度增快,其增快程度與白細胞增多的程度相一致,早期可出現蛋白尿,糖尿,嚴重者可出現管型尿,蛋白尿持續較短,一般數天後即恢復正常.

    2.腰穿

    動脈瘤未破裂時,腰穿腦脊液檢查多無異常變化,在破裂出血時,腰穿是診斷動脈瘤破裂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直接證據.

    3.腦脊液生化檢查

    糖和氯化物多正常,蛋白增高,這是由於紅細胞溶解後釋放出大量血紅蛋白及出血後滲出反應所致,通常在1g/L左右,有人認為腦脊液中每1萬個紅細胞溶解可增高150mg/L的蛋白質,一般在出血後8~10天蛋白質增高幅度最大,以後逐漸下降,另外,應註意區別腰穿損傷所致的血性腦脊液,一般腰穿損傷性血性腦脊液,離心後的上層液體無紅色或黃色變化,對聯苯胺無陽性反應.

    4.CT掃描

    雖然在確定動脈瘤的存在,大小或位置等方面不如腦血管造影,但是,卻安全,迅速,患者無痛苦,不影響顱內壓,可以隨時采用,並能反復多次隨診觀察.

    5.MRI掃描.

    6.體感誘發電位檢查

    刺激正中神經時可記錄體感誘發電位,顱內動脈瘤患者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臨床癥狀者.

    7.多普勒超聲檢查

    對術前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及椎基底動脈的供血情況,結紮這些動脈後或顱內外動脈吻合後血流方向及血流量,可做出估計.

    8.腦血管造影

    最後確定診斷有賴於腦血管造影,凡患者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自發的Ⅲ-Ⅳ腦神經麻痹或後組腦神經障礙等,均應行腦血管造影檢查.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预防

    一級預防指促進健康及減少危險因素,這種第一道防線的作用是促進一般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減少接觸環境中的有害因素,以此來完全避免癌癥的發生,據目前所知,除瞭要防止空氣,飲水,食物和工作場所的致癌劑和可疑致癌劑外,改變生活方式中的吸煙,飲酒以及其他不良習慣等都是一級預防的內容.註意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防止感染性疾病對血管的損害,加強顱腦外傷時血管損傷的救治.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治疗

    1.顱內動脈瘤非手術治療

    主要目的在於防止再出血和控制動脈痙攣等,適用於下述情況:①患者病情不適合手術或全身情況不能耐受開顱;②診斷不明確需進一步檢查;③患者拒絕手術或手術失敗;④作為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手段.

    2.顱內動脈瘤的手術治療

    顱內動脈瘤患者發生瞭蛛網膜下腔出血應早期手術(夾閉瘤蒂或栓塞動脈瘤),術中采取保護腦的措施(甘露醇,巴比妥類藥,異氟烷),術後擴容治療,目前對於腦前半循環動脈瘤及後半循環的動脈瘤,椎基底動脈連接部動脈瘤,小腦前下動脈及小腦後下動脈動脈瘤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後早期手術,而對基底動脈及大腦後動脈第一部分的動脈瘤多等待其神經癥狀改善及穩定後再手術.

    3.特殊類型動脈瘤的治療

    (1)多發性動脈瘤出血機會較單發者為多,故有人主張處理一個動脈瘤比不處理為好,全部處理比僅處理一個為好,此外,利用一個切口在一次手術中治療所有動脈瘤對患者最為有利,如果瘤體相距較遠,則需分期手術,分期手術應首先處理出血或有出血傾向的動脈瘤,根據影像學和臨床癥狀的綜合分析,約96%的出血動脈瘤能被分辨出來,對多發動脈瘤的處理與單發動脈瘤一樣,手術死亡率亦相似.

    (2)巨型動脈瘤約1/5患者由於各種原因,隻能保守治療,4/5能行手術治療.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饮食

    術後飲食

    一、麻醉清醒後6小時無吞咽障礙者,方可進少量流質飲食,以後逐漸改為軟食.

    二、術後24小時持續昏迷、吞咽功能障礙的病人,應鼻飼流質飲食,鼻飼時應註意:

    1、少量多餐,每次量少於200毫升.間隔時間大於2小時,防止消化不良.

    2、宜高熱量,高蛋白,高營養,低鹽飲食.避免由於鈉離子在機體瀦留可引起血壓升高,進而導致顱內壓升高.保證病人營養,有利於手術後組織的修復.

    3、溫度38~40℃,防止燙傷病人.

    4、抬高床頭15°~30°,進飲食後半小時內勿改變病人體位,防止食物反流.

    5、防止胃管脫出,胃管脫出時註入食物可導致食物進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應妥善固定不能自行拔出.

    6、喂食前要證明鼻飼管確實在胃內.

    7、術後早期胃腸功能未完全恢復時應盡量少進牛奶、糖類等產氣食物,防止引起腸脹氣.若抽出咖啡色液體時提示消化道內有出血,應暫禁飲食或灌註冰流質,止血後方可進食.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并发症

    可能出現呼吸道、泌尿道、皮膚,肢體、關節的強直等並發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苯丙酮尿癥 E70.101 血風瘡 色素性紫癜性苔蘚樣皮炎 血瘡 古-佈綜合征 著色紫癜性苔癬樣皮炎 顧-勃綜合征 血疳 色素性紫癜性苔癬樣皮炎綜合征 妊娠合並急性腎盂腎炎 髓內腫瘤 髓內瘤 紅眼病 急性卡他性結膜炎 紅眼 火眼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狐臭 腋臭 臭汗癥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